世界上许多国家从农村社会和农业经济走向,或者正在走向城市社会和非农业经济,无论时间先后,都走过,或者正在走现代化的道路。然而,各自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拉美、东亚,以及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现代化道路,总结和比较这四类模式。哪一类现代化道路最差,哪一类现代化道路最优?第九个研究报告给读者以全面和深入的比较。

中国向何处去研究报告之九

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比较

周天勇

摘要:作者从城市化水平、迁移居住和土地制度、农业现代化道路、各自的经济发展模式、政府管理体制、各自收入分配公平情况、工业化中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搭配等方面,分析了东亚、拉美、印度和中国四类现代化模式。最后比较发现,东亚模式:东亚城市化速度较快,到城市中的居民都有了体面的住宅,土地实际上进行了适当的集中,实施了出口导向的发展战略,特别是小企业发展至关重要,是四种类型中收入分配最为公平的一种模式,而在在快速发展时期,实际上实行的是集中的政治体制与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模式,四种模式中是最优的。

拉美模式:政治上实行了民主和威权政治体制交替与经济计划国有与市场私有体制交替组合的模式,其经济增长快速的时期,主要是政治上威权集中的时期;拉美总统选举时的民粹主义倾向,使其福利早熟,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结果使债务和财政赤字较高,金融动荡;而进口替代和重点发展大企业而忽视小企业发展的战略,导致城市中就业困难,失业率很高,因失业而贫困的人口较多,而小企业少也降低了中等人口的比例,虽然政府借债和搞赤字搞福利,但是收入分配不公严重,基尼系数较高;城市化中居住方式,相当数量是由贫民窟解决的。21

印度模式:在其独立后的40年中,印度体制组合方面,实行了很奇怪的民主的政治体制和计划经济相结合的方式,政治上集中资源无力,决策效率低,而经济上审批环节多,缺乏活力,加上种姓和宗教矛盾和冲突,使印度20世纪90年代前长期低速增长;进口替代战略不成功,大小企业发育和发展都缓慢,使印度国也不强,人民也不富,基尼系数也较高;从城市化来看,印度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速度比中国还要慢,城市化水平目前也只有30%多一些,从人口城乡结构来看,似乎在现代化的初期,而且印度大量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大约占城市人口的30%到40%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向何处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天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天勇并收藏中国向何处去最新章节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