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现代化是什么,从产业结构和人口空间形式看,就是经济的非农业化和人口的城市化。而劳动力从农业和农村向非农产业和城市集中,除了户籍和就业外,人口的流动、迁移和居住,毫无疑问,是人口城市化,也即现代化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并且与其关联的土地制度,又成了人口流动、迁移和居住的重要影响因素。大量的学术和政策研究在分析城市化进程时,假定农村向城市转移的人口有了收入,居住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从而忽视了城市化中新移民的居住成本和制度等障碍大小的问题,以及衍生的贫民窟、人口城乡间剧烈钟摆式流动、农村人口迅速老龄化这样的复杂的长期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一)东亚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和住房制度

这里我们主要探讨韩国和台湾地区的情况。

1、土地制度

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农村劳动力人口城市化,与其土地资源、土地制度和居住方式密切相关。从韩国和土地制度看,韩国战后到1960年期间,一是将接收的占农地面积13.4%的日本官民所有的土地,分配给了本国无地农民;二是1949年实施土地改革,政府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3公顷以上的土地,以更低廉的价格卖给佃农。但是,到了韩国工业化加速的阶段,这种分散的土地制度与大量农户放弃农业,并且小农经济不宜进行农业的现代化,1961年到1993年,韩国政府对农地占有和流转进行了一系列的修改,鼓励进城的农民流转土地,以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1994年到1997年,政府进一步放宽土地买卖和租赁的限制,在农业振兴区内鼓励农户有更大规模的土地,并允许建立拥有土地上限为100公顷的农业法人。对愿意将农地出售和出租(5年以上)给农业大户的65岁以上的农民,政府给以补贴。

蒋家父子到台湾后,也进行了土地制度的改革,先将地主的地租压得很低,再以租金的2.5倍从地主手中强制收购,平价转手卖给无地和少地的农民。政府没有钱收购地主的地,就用国有公司的股票顶帐;而农民没有钱购买土地,可以申请无息贷款,分十年还清。台湾开始时,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非农业建设用地,但农地可以流转给农民;后来随着工业化的进程,一部分农用地要向非农业建设分配,但是,严格按照建设规划进行,然而,转为非农业用地的,一半充公,用于城市道路、绿地、学校和医院等。另外,土地交易增值100%的,40%归公;200%以上的,50%归公;300%以上的,60%归公。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向何处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天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天勇并收藏中国向何处去最新章节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