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发展放慢的问题,除了发展战略方面的原因外,究其与政治体制有关的原因有这样两个方面:(1)民主化进程加快,民主深化,威权主义政体相继被改变,政治发生不稳定。拉美政治不稳定包括民主政体与威权政体之间的更替以及民粹主义政策与正统宏观政策之间的更替,这些不稳定导致了扭曲的宏观政策,影响了投资率与投资者的信心,从而有害于经济增长。(2)普遍选举总统压力下,形成了民粹主义政治,过早的向发达国家的福利水平进行赶超。许多拉美国家的总统,为了拉选票而不顾国家的长远利益,简单迎合一些人经济、社会、政治方面短期利益的政治行为和政策主张。牺牲经济长期发展在短期内过度实行收入再分配和社会福利制度,结果导致了财政赤字过大,国内外债台高筑,引发高额通货膨胀、债务危机、金融危机、经济危机,最终导致经济增长停滞。与拉美的政治体制相比较,韩国和台湾地区的领导人,在工业化进程中,受到的民众这方面的压力要小得多。

(三)印度的政治体制与它的工业化进程

印度是极少数在工业化之前便实施民主政治的国家,被西方誉为“最大的民主国家”。其标志,就是有较为完备的宪法,国家为联邦体制,实行多党制,有上院和下院的议会与政府和司法形成三者间制衡,总统依照以总理为首的部长会议的建议行使职权,议会和联邦法院实行普选制,根据印度的宪法,行政对议会负责,议会以民主为基础,下议院对立法和财政事务有最高控制权。印度虽然在1947年独立之后,政治上实行了西方的民主制度。但是,经济体制上却采取了一种类似于苏联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的一种经济制度,印度也搞五年计划,办学校,开工厂,扩大生产能力等等,都必须先从政府那里取得许可,结果商品短缺形成一种常态,许可证、配额,各种各样的规制经济主体和经济行为的规定繁多。至到1991年,印度才开始对它的计划经济进行改革。

印度在独立后的40多年中,在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组合上,进行了分散的政治体制与政府控制的集中的计划经济的搭配。这种体制的结果是,既没有政府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也没有市场推动经济增长的力量。因此,独立之后的第一个三十年,即1947年-1980年,印度GDP增长年均仅为3.6%,人均GDP年均增长仅为1.4%。整个80年代,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有所加速,但是,年平均GDP增长速度为5.6%,人均GDP增长速度也只为3.4%。这40年中,印度的经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向何处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天勇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天勇并收藏中国向何处去最新章节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