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奈尔-麦格雷戈是一名出色的记者吗?是。

在整篇报道之中,康奈尔巧妙地利用了事实与评论的错位,在不知不觉中达到了引导舆论、引导读者的效果。

首先,他在标题上采用了“欺骗”这样的字眼,并且用小弗兰克-阿巴内尔用作指代,潜台词就是在谴责蓝礼的恶意炒作。如此方式,足够轰动、足够惊悚、足够震撼,牢牢抓住每一位读者的视线,吸引大量关注,并且制造了先入为主的心理暗示。

其次,他在内容之中避开了发表个人观点的做法,而是罗列出一大堆事实。但事实的摆放先后顺序却十分耐人寻味,类似于蒙太奇的剪辑方式,暗示这两件事之间是“因果关系”,只是没有明白的说出来而已,继而让读者认为:这是他们自己的判断。

最后,他在文章的排版方面,用心地强调了格莱美以及颁奖季的影响,制造爆点;文章末尾则选择了一个具有“历史”的话题,再次唤醒人们内心的疑惑和好奇。进而整篇文章落脚于黑幕、炒作以及欺骗的核心思想,让人不由自主地猜测:这是权势滔天的结果。

真正优秀的记者,其实和真正优秀的导演一样。他们不会直接告诉你,“这是对的”“这是错的”,而是通过大量心理暗示的堆砌,引导出一个指向性的趋势,剩下的思考和反思则交给读者和观众,由他们自行发挥。

康奈尔做到了;于是,这篇报道炸锅了。

整篇文章看起来证据确凿、思路清晰、干货满满,几乎没有留下太多的空间翻盘,不仅回应了“纽约时报”之前的报道,而且还更进一步展开了分析。真正做到了“面面俱到”,一记接着一记重锤,狠狠地敲打在蓝礼的肩膀之上。

正如康奈尔所说,过去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虽然蓝礼一直远离颁奖季主战场的硝烟,但关于他的讨论始终没有降温过——

先是“爱疯了”和“抗癌的我”的票房出色表现,而后是金球奖双提名,再是伦敦电影拍摄现场的新闻,然后是奥斯卡提名,紧接着是柏林电影节,突然又杀出了演唱会,最后是格莱美。

千禧年后历史最佳的一届格莱美。

于是,焦点,焦点,还是焦点。

聚集在蓝礼身上的焦点从来都不曾降温过,更何况,演唱会和格莱美的一前一后,双双创造了历史,双双书写了辉煌,短短一周时间之内,蓝礼更是一鼓作气地攀登上了一个全新高峰,再接下来的颁奖季之中,他无疑将朝着奥斯卡发起全力冲刺。

“娱乐周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大戏骨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七七家d猫猫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七七家d猫猫并收藏大戏骨最新章节完结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