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旱灾已经初现苗头,饥荒几乎在所难免,区别只有于程度不同。如果发生大饥荒,大量百姓为了生存而外逃,朝廷将成为无根之木。

关中早已不是曾经的沃野千里,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三郡加起来,户口不到十万。当初之所以选择迁都关中,是因为从洛阳迁来了十几万户,加上关中原有的户口,总数超过二十万。如果运筹得当,趁着关东大战,再吸引一部分户口,归化一部分羌人,在关中屯田,至少可以实现朝廷割据关中的计划。

但上苍似乎不打算给他们这个机会,刚刚稳定下来,开始屯田,兴建木学堂,推行新政,去年就来了一场大雨,今年接着又大旱,关中本来就没什么积储,根本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人口外逃几乎成为必然。没有了人口,朝廷靠什么发展?

要想稳住局面,避免大量户口损耗,最好的办法就是抢在人口外逃之前,从外地运粮,缓解灾情,尽可能将人口留在关中。关中人将来还可机会再回来,洛阳人一旦离开关中,再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乎。

哪儿有粮?益州有粮,荆州、扬州有粮,冀州也有粮。按照荀彧的计划,如果袁绍能从冀州运两三百万石粮来,什么事都解决了,袁绍还能收获大批民心。但他很清楚,袁绍既没这么做的意愿,也没这么做的能力。冀州有粮,但冀州的粮在冀州世家手里,世家不同意,袁绍就无粮可运。

如此一来,能帮助朝廷解决这个难题的就只有益州、荆州、扬州。益州隔着重山峻岭,运输困难,而且曹操正在刘焉交战,就算击败刘焉,短时间内能筹集多少粮食也说不准。只有从荆州运粮最方便,由武关道入关中,以南阳的强大运力,几乎是举手之劳。

孙策新得扬州,周瑜新得荆州江南四郡,只要孙策愿意,筹集几百万石粮不成问题。

荀彧不愿意给孙策这个机会,但他除了向孙策求援,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他总不能看着关中的百姓外逃,总不能看着大汉刚刚看到一点希望又面临崩溃。就算他可以狠下心来拒绝,也会有其他人与孙策合作。

比如钟繇。

荀彧清楚,和他相比,钟繇对袁绍一直没什么好感。如果由钟繇接替他的位置,袁绍与朝廷之间的联系就又薄了几分。钟繇把这个机会留给他,只是不想让孙策觉得他们之间有什么分歧。可若是他拒绝了这个机会,钟繇不会再推辞。

有能救朝廷之急的粮食在手,钟繇获得天子信任并不难。相反,如果他一心为袁绍着想,不顾朝廷的安危,天子也不会再信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策行三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庄不周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庄不周并收藏策行三国最新章节【番外】告别(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