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最实用的中医育儿经完全解读!

炳烛

中医有这样一则卫生谚语:“若要小儿保平安 常带三分饥和寒”。明代医生万全在《育婴家秘》中指出:“饥 谓节其饮食也;寒 谓适其寒温也。勿令太饱、太暖之意;非不食、不衣之谬说也。”

“节其饮食”即不让小儿过于饱食。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千金翼方》卷十一《养小儿》篇中指出:“凡乳儿不欲太饱 饱则令吐 凡候儿吐者 是乳太饱也 当以空乳乳之即消。”就是说 凡是婴儿吐奶 大体上是因为吃得太饱 这时母亲可用一个奶水已被吸尽的空奶头置于婴儿口中 婴儿不断吸吮的动作有助于婴儿消化乳汁。

不少年轻父母在小孩(特别是婴儿)一哭时 便认为是饿了

◷本书作者家庭中医药杂..提醒您《好父母胜过好医生(全文)》最新章节在快‧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任意喂食 食无节 随要即给 过食零食 导致孩子的脾胃越吃越弱。殊不知 饮食积滞是呕吐、腹泻、惊风、疮证等儿科常见症的重要原因。

清代医生唐千顷在《大生要旨》中指出:“小儿饮食有任意偏好也 无不致病。”因为小儿所偏爱之食物多为爽口香甜之食物 小儿食之 必无节制 每易致病 至少会导致营养供应不均 无法满足身体生长发育的全面需要。

前人指出 今之养子者 谷肉菜果 顺其自欲 唯恐儿之饥也。儿不知节 必至饱(编者按:小孩自称“吃饱了” 往往已经是吃撑了)方足。富贵之儿 脾胃之病 多伤饮食也。所以对小儿的饮食喂养必须有节制 宁可七分饱而三分饥 否则过饱反使脾胃受伤。为人父母者 须知脾胃为后天之本 饱食则脾胃必伤 而病由此而生 此为小儿养护第一紧要事。

“适其寒温”就是既不使小儿受凉 也不使小儿受热。若将小儿终日置于暖室 或衣厚过暖 则小儿筋骨柔弱 不耐风寒 临床小儿不少外感发热之证 系因穿着太暖 导致汗出津津 常汗出则肌表卫气易虚 风寒病邪易浸。因此小儿衣着 宜厚薄适中 不可太厚过暖 门窗亦不可过于严密 只有经常保持在七分暖而三分寒的自然环境之中 方有助于使小儿抗病能力逐渐增强。中医还认为对儿童要“三暖二凉”:背要暖、肚要暖、足要暖;头要凉、心胸要凉。金代陈文中《小儿病源方论》中说:“要背暖……若被风寒……其证或咳、或嗽、或喘、或呕哕 或吐逆及胸满憎寒壮热。”“要肚暖 肚者是胃也 为谷之海 若冷则物不腐化 肠鸣腹痛、呕哕泄泻等病生焉。”足要暖。双足位于人体最下部 寒湿之气最易侵袭足部而导致感冒、哮喘、小腿抽筋等症。所以家长要给孩子准备宽大柔软舒适的鞋袜 并常用热水洗脚。

小儿背部、腹部、双脚固然应注意保暖 但一般不宜烤火。清代医生唐千顷在《大生要旨》中说:“小儿…… 三冬即或严寒 不可烘火 惟以重棉壅暖 可无火毒发热疮疡丹毒惊疥之患。”

为什么头要凉、心胸要凉呢?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心胸部位系人体上部 故亦属阳。如果小儿白天头部捂盖得很严 晚上睡觉头上还要戴上帽子 胸部盖得很厚 就容易导致口干舌燥、颊红面赤、夜多梦易惊、心跳盗汗等症。

最后 送给家长们一首小诗:

四时欲得小儿安 常要三分饥与寒。

但愿人皆依此法 自然诸病不相干。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好父母胜过好医生(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家庭中医药杂..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家庭中医药杂..并收藏好父母胜过好医生(全文)最新章节附录 儿童常见问题专家详细解答(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