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中间阶层相联系,出现了具体指向类似,但名称各异的许多或新或旧的名词,往往令人无以适从。比如中产阶级、中间阶级、中产阶层、中间阶层、中间群体、中等收入者群体、新富裕群体、新小康群体、白领、小资、BOBO、IF等,都在当前国内学者论述、媒体炒作或正式官方文本中出现过。对这些名称的辨析不仅仅在于字面,还关系到在当前和谐社会构建大环境中对一些基本思路、基本判断的认识。

一“阶级”、“阶层”与“群体”

分歧最多的,是以“阶级”来称呼中间阶层,还是以“阶层”、“群体”来称呼它。阶级和阶层都是社会结构分析中的核心词汇,群体也是社会科学中的关键术语,它们的含义呈现多个因素交织的复杂局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辨析它们,其中主要是阶级与阶层之间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总体趋势下的理念变化

我们所熟悉的阶级概念主要来自传统的阶级斗争理论。在此之前,最先用阶级的观点来研究社会历史的是18、19世纪的法国和英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他们对阶级做出了经济的分析。而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批判地吸收了以往的阶级分析方法,建立了阶级分析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分析政治现象的基本工具。但阶级不仅仅是社会在结构层面上的概念,它的理论核心是阶级斗争。传统理论认为,每种社会状态下都存在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整个人类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做一部阶级斗争史。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是社会历史上最后的两大对立阶级,前者的历史使命是消灭后者,并铲除私有制这一阶级社会的主要根源,无产阶级最终也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

这样,如果把中间阶层看做一个“阶级”,就必须将它容纳到整个阶级斗争理论框架之中。实际上,传统的阶级理论确实是从阶级斗争的角度来理解中间阶层。根据马克思当初的判断,在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阵营,分裂为两大相互直接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参见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那么,作为两大对立阶级之间的中间阶级,要么选择资产阶级的立场,要么站到无产阶级的一边。马克思曾多处论述到了中产阶级在这种立场选择中的分化与两面性,如:“资产阶级社会的各个中等阶层,即小资产阶级和农民,就不免要随着他们境况的恶化以及他们与资产阶级对抗的尖锐化而愈益紧密地靠拢无产阶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冲突与变数(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张伟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伟并收藏冲突与变数(全文)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