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全流通?

十年之痛!

十年之后,重新来问这个证券市场最基础的问题,虽然有点滑稽,但却一点都不唐突。

谁都知道,全流通是证券市场的常识,但我们却偏偏搞了一个大部分股票不能流通的证券市场。这样一个市场不仅诞生了,而且在我们眼皮底下成长了十年。现在,这个怪胎居然有了接近五万亿的市值。毫无疑问,这是中国人在证券市场历史中创造的又一个“世界第一”。然而,这究竟是对我们的嘲弄,还是对中国文化“独特智慧”的重新发现呢?答案显然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因为直到现在为止,所有参与者,包括政府、上市公司和投资者,都在这个市场上过得挺好。要收税的收得到税,要圈钱的圈得到钱,要发财的好像也发得了财,真是不亦乐乎。难道,我们真的可以按自己“任性”的方式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证券市场吗(这让人联想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我们真的不曾为这种可怕的“特色”付出过代价吗?我们在这种畸形结构中的“幸福时光”真的可以继续下去吗?

现代证券市场的发展实际上是民主秩序和民主精神在市场中逐渐扩展的一个过程,表现在股权结构上,就是股权的逐渐分散。大股东越来越被置于一种有效的监督之下,使它们不能(或者很难)在代理过程中过分偏离全体股东的利益。这就是现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所谓“法人治理结构”。但我们必须注意,这种“法人治理结构”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股权的流动性,相当于民主选举中选票的流动性,没有被收购和被“选下台”的约束压力,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有效的“国家治理结构”同样都只能是缘木求鱼。如果我们将提升上市公司效率作为完善证券市场配置功能的根本途径的话,改革现有的“公司治理结构”就是其基础,而股权的自由流通就是基础的基础。没有这一条,证券市场只能是乱象丛生。而理解了这一点,我们也就很容易理解中国证券市场的种种“痛苦”。

以虚假重组为例,由于有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人为分裂,重组者可以用远低于流通市值的成本控制一家上市公司,并通过这种控制权,操纵二级市场,从而完成一次利润丰厚的炒作。在这里,争夺控制权只是在二级市场获取暴利的一个步骤。我们可以设想,如果虚假重组者面对的是一个全流通的市场,他的一切收购和炒作行为都必须在二级市场上完成,它的收购成本会有多么高昂。在这种情况下,形形色色的虚假重组者还会有在二级市场上做庄的动力吗?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袁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袁剑并收藏中国证券市场批判(全文)最新章节第68节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