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各种价值观中,日本人的“情义”是最奇特的——它是像利息一样不断增长的欠债、是不愿意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是人们背负的沉重心理负担、是深刻笼罩心头的阴影。

日语中有句古言:“情义最难接受”。就如同一个人必须报答别人的恩情一样,人们也必须回报别人的“情义”。但是,“情义”所要求的义务和“恩情”所要求的义务是不一样的。在英文中很难找到一个与“情义”对等的词。并且迄今为止,尽管人类学家发现世界每种文化的道德价值观都是很奇特的,但日本文化中的“情义”显然是最奇特的一个。它是日本所特有的。尽管在具体的概念上有些不同,但“忠”与“孝”是日本和中国所共有的道德规范,这种普遍的道德观构建了东方各国家庭观的同质性和在价值观上天然的亲和力。而“情义”则既与中国儒教无关,也与东方的佛教无关。它是日本本土的东西,如果不了解日本人的“情义”是怎么一回事,我们是很难搞清楚日本人的行为方式的。日本人在谈及自己行为的动机、对名誉的看法以及个人在本国所处的进退两难的境地时,都会经常说到“情义”。

对西方人来讲,“情义”就是一大堆复杂义务的集合(参阅本书第81~82页表格):从报答恩人的恩情直到为先人复仇的义务。难怪日本人懒得向西方人解释“情义”的含义,就连他们自己的辞海书也很难对这个词有个确切的定义。有一本日语辞典是这样解释的(根据我的翻译)是:“‘情义’就是正道;人做事应该遵循的规则;为了避免世人评论而做自己不太愿意做的事。”这当然无法使西方人领会这个词的要领,但“不愿意”这个语却至少指明了“情义”与“义务”的差别。不论“义务”对个人提出的要求是如何的苛刻,但至少是个人对他的骨肉近亲、对国家的象征者所应负有的一种责任,是一种生活方式,是他爱国情感的体现。这种责任和义务之所以如此牢固,是因为他们是日本人与生俱来的。不论人们在履行这种“义务”时有多么的“不愿意”,但“义务”的定义中绝不会有“不愿意”做的意思。人们在报答“情义”时似乎内心充满了不快。当“情义”债主的日子是最不好过的。

“情义”可以划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种类。一种我暂且把它称为“对社会的情义”,字面的意思就是“报答情义”,也就是说报答自己同胞的恩情;另一类我把它称为“对名誉的情义”,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维护自己的名誉不受任何外界玷污的责任。这点多少是模仿了德国人对“名誉”的作法。就如同“义务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菊与刀(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美]鲁恩·本..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美]鲁恩·本..并收藏菊与刀(全文)最新章节第77节:投降后的日本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