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人看来,如果方法得当,“青菜”可以做成“鱼”,否则,只能说明你“做菜”的功夫不够高明。在现实生活中,是否把“青菜”做成了“鱼”,其检验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高考升学率和升学质量是不是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对一个学校是否是优质学校,一个领导是否是高明领导,一个教师是否是知名教师,一个学生是否是优秀学生,一个家长是否是成功家长的评价。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优质高中教育资源的需求日益迫切。顺应这种形势,大力发展优质高中的政策在全国各地纷纷出台。

然而,虽然说中国的综合国力已日益增强,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但要真正摆脱“穷国办大教育”的重负,我们很可能还要走相当长的一段路。在这个背景下,怎样科学把握前进的方向,集中政府和民间有限的“好钢”,高质量、高效率、高水平地用在大力发展优质高中的“刀刃”上,使国民公开、公平、公正地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就显得意义特别重大,影响特别深远。

2003年1月20日,焦作市焦东路。

走在这条以灰色为主色调的路上,我看到的风景颇为杂乱:道路两旁,不少老房子被拆成了废墟,与之对应,许多新房子正在动工,建筑机械的轰鸣和着工人们的号子,使冬日的阳光变得有些温暖。这种对比鲜明的景象,在不少城市都能见到,它应算是前进中的中国的一个耐人寻味的象征吧?

我要采访的焦作市第十二中学,这所始建于1964年的普通中学,就位于这条路上。也许是必然,也许是巧合,当我站在它的门前时,发现它也加入了上述的风景:在破旧的红墙、老式的校门里,一幢楼房正在紧张施工。只是不知道,这个景观是否也算得上一种意味深长的象征?

在国外,针对生源问题,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拱道理论”。它认为,学校就像一条拱道,学生就是里面的行人,他们从这头进去,再从那头出来,进去时素质好的出来时素质也是好的,反之也一样。因此,决定教育的最终结果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的素质,学校起不了多大作用。这种理论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源决定论”。假如这种理论成立,那么,一个学校能否成为好学校、优质学校的关键因素,首先就是看它是否拥有好的、优质的生源。

我在十二中采访时,遇到的绝大多数学校领导和老师认可这种理论,不但是他们,即便认为“孩子还是自家的好”的家长,对此也表示同意——虽然他们并不认为自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曹保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曹保印并收藏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全文)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