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戴着“镣铐”跳《天鹅湖》的过程中,孙老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有些努力甚至带有一定的风险。可以说,他是在用生命为学生探寻通往学业顶峰的攀岩之路。然而,仔细分析他所取得的一些“经典经验”,我们却又不得不承认,他用心血乃至整个生命换来的这些“经典经验”,往往只是在中外教育史中早已有定论的、最基本的常识。他的成功,也只是自觉实践了这些常识而已。因此,我在此想说的便是:为什么认识常识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为什么实践常识也要如此艰难?

要回答这个问题,便不能不触及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痛点。有位名叫汪中明的学生家长这样直言:作为学生家长,我知道素质教育的好处,但是我认为,在目前的情况下,提素质教育为时尚早。讲素质教育,就要讲学生的“减负”,这是他们求之不得的,但结果怎样呢?今天你给孩子“减负”,孩子轻松了、高兴了,但明天第一个哭的就是你的孩子。因为你的孩子“减负”了,但别人的孩子非但没“减负”,反而在不断“增负”。这样,你的孩子因“减负”而不适应于应试教育,别人的孩子因“增负”而在应试教育中脱颖而出。在唯文凭是用的今天,文凭是最好的敲门砖,这块敲门砖既不是泥烧的,也不是石打的,而是用分数换的。

这位家长的话指出了一个众所周知的现实,即素质教育是“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究其根本原因,可能还在于当前用人制度的不科学。前不久,某报发表消息说,德国的机械制造水平在全世界领先,其原因是德国重视素质教育,拥有一大批高级技工,而我国只重视应视教育,高级技工少之又少。对此,一位家长指出,在中国,孩子考上大学,就意味着会成为党政机关的干部等,而高级技工不论高级到哪儿去,也只是工人身份。即便如此,一些企业还视老工人为包袱,造成四五十岁便被辞退或找不到工作的人很多。在此情况下,谁愿让孩子干技工?所以,大多数人都是宁愿自己多吃苦,也要供孩子上大学。

看来,绝大多数家长和教师都清楚教育的常识,但他们之所以不敢实践这些常识,是因为现实中并没有实现根本性变革的应试教育体制,以及唯文凭是用的人事制度还存在。而家长和教师们的矛盾与痛苦,也由此而发。前不久,某报不是发表过一则教师在家长会上公开向家长们道歉,声泪俱下地保证“我再也不给学生‘减负’了”的消息吗?事实上,即便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实践了常识的孙老师,也只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缓和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曹保印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曹保印并收藏直击中国教育底线(全文)最新章节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