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如果不‘借壳’,海大就出不来”

张海大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北京市乃至全国颇具影响的民办高校。关于海大的发展模式,在教育界曾有过不少争议。相当一部分意见认为,海大不能算民办大学。我想这是否和它的创办背景非常有关系?

傅正泰当时我在清华大学力学系任教,但我主要是研究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研究成果在清华大学推广过,“文革”后进一步研究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问题。在研究中发现有如下几个问题:第一,中国人多,底子薄,穷国办大教育,国家没那么多钱,所以发展中国的高等教育必须公办民办相结合。这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解放前有私立大学,解放后都变成公办的了。现在公办和民办相结合,问题在国家没钱,老百姓也没钱,没有私人的财团资助。这就需要有人去试,不是说说就能行的。

第二,中国是否需要那么多大学生。老百姓不觉得,中国高层对这个问题非常非常重视,所以现在特别是遇到了专科不好就业,还要扩大规模。你不仅是要把学校办起来,还要找到学生的出路。

第三,因为我是清华大学的,那时清华的校长、副校长,和教育部比较接近。1968年9月,批判“修正主义教育”,这话我听了后,当时就觉得没有那么简单。比如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之后去开机器,肯定是不对的;全国的大学生,毕业后都去开机器,也是不对的。“文革”开始搞教育革命,实际上都是开机器了。打倒“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但是全国大学生和清华大学一样都不会开机器,肯定也是不对的。

1978年,有位权威人士提出,高等教育要进一步发展就是办分校,并提出了几个一样:培养目标要一样,教学计划要一样,书要一样,老师要一样,要求要一样。他办教育是对的,几个“一样”是不对的,因为学生是不一样的,而且条件也不一样,本校的条件当然好,分校怎么和它比?所以高等教育有不同,有搞理论的,有搞应用的,怎么样处理好,也是需要时间的。你要研究教育,需要时间去试,因此我有了自己办民办大学的念头,为什么要自己办?因为我懂高等教育,还有,教育部部长都是我的老领导。我1982年提出来办,他们都支持,但说要找一个可靠人士,假如不可靠,那学历可以卖钱,文凭可以卖钱,要找一个他信得过的人。我这个人,大家都信得过,这是第二个原因。

另外,我在清华大学有很大的影响,能够动员其他老师来上课。当时是试验形式,我提出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等待哈佛(全文)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张立勤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立勤并收藏等待哈佛(全文)最新章节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