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包办婚姻中,鲁迅仍然有选择的自由,否则他就没有“苦恼”了,人有选择的自由,可是这种自由违背某些原则,如果你又要遵守这些原则,你当然会苦恼。梦醒了而无路可走,对于“可走”的自由是一种讽刺。如果人本来就不能走路,像树木一样,他就不会苦恼。面对“我可以爱”的自由,即个人主义的高涨的时候,鲁迅非常苦恼,因为人道主义也是鲁迅的生活原则,两种自由都是鲁迅的原则,而两者又是矛盾的。

在鲁迅极力压抑选择的自由而为爱的寂寞苦恼的时候,有一个青年给鲁迅寄去一首题为《爱情》的诗,鲁迅的《随感录四十》抄录了这首诗,并加以评论。鲁迅数十篇随感的后面都有潜意识,在此处则上升为清醒地意识了:

终日在家里坐,至多也不过看见窗外四角形惨黄色的天,还有什么感?只有几封信,……也便一无所感了。有一首诗,从一位不相识的少年寄来,却于我有意义。——

爱情

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我年十九岁,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起吧!

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鲁迅说这首诗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前面曾说过,伊藤虎丸对于鲁迅“对少年时代沁骨入髓地接受传统教育的反省”是“出于”什么原因没有给出理由,于此处可以看出,鲁迅的自我觉醒是来自于包办婚姻的痛苦。由此可也看出鲁迅关于中国人不觉醒的意见里的是有性压抑的潜意识的。

鲁迅对这位不相识而有共同遭遇的少年的爱情诗评论道:

爱情是什么东西?我也不知道。中国的男女大抵一对或一群——一男多女——的住着,不知道有谁知道。

由于自身(体)的痛苦太强烈了,人的思想往往集中于一方面,而忽视了另一方面。鲁迅的思维方法显然是演绎法,大约是这样的三段式:我不知道爱情,因为我是包办婚姻,所以凡包办婚姻都没有爱情。与鲁迅同时代的李大钊也是包办婚姻,是知道爱情的。胡适说中国人是先结婚后恋爱,这当然很可悲,但也可以恋爱,李大钊是先结婚后恋爱,另一位革命者杨闇公也是如此,可能还有谁知道,就不必考证了。包办婚姻造成许多悲剧,但也不可能都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如今先恋爱后结婚也有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