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的告别》处处都有双关语、潜台词。李天明认为,这首诗表现了鲁迅“潜意识里希图离异妻子的意愿”,“我将《影的告别》解释为鲁迅潜意识里对妻子的告别。结婚十八年以来,他最终希望付诸行动来结束不明不白的夫妻名分。”笔者以为这已经是很清醒的意识了。只不过鲁迅当时还在犹豫,但犹豫并不是潜意识。鲁迅虽然不赞成弗洛伊德的理论,但是似乎又很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表达思想时常常离不开“梦”或“昏睡”的借喻,如“梦醒了无路可走”,“从昏睡入死灭”等等,《野草》许多诗篇都是以“我梦见自己……”开头的,但这些诗毕竟不是在催眠状态下写成的,所以是清醒的意识而非潜意识。鲁迅自己说得很明白:“因为那时难于直说,所以有时措词就很含糊了。”故意的含糊其辞,自然不能称为潜意识。许多论者都认为,《野草》反映了鲁迅的潜意识。笔者以为,这些所谓潜意识却更像潜台词,因为潜意识与意识的区别有时并不很明显,所以潜意识与潜台词就很容易混为一谈了。笔者的意见得益于萨特,而非弗洛伊德。

有些鲁迅研究者认为《影的告别》是《野草》中最难解的。笔者却以为,《野草》中最难解的当属《失掉的好地狱》。人们所以认为《影的告别》难解,可能是泛政治化阅读带来的问题:鲁迅既然是革命者,可是他为什么不向往共产主义的“黄金世界”?鲁迅也不好辩白说,这是我与“贱内”之间的事情,与政治何干?鲁迅曾经向冯雪峰抱怨说:“这回是引了我的《影的告别》,说我是虚无派。因为‘有我所不乐意的在你们将来的黄金世界里,我不愿去’,就断定共产主义的黄金世界,我也不愿去了。……但我倒先要问,真的只看将来的黄金世界的么?这么早,这么容易将黄金世界预约给人们,可仍然有些不确实,在我看来,就不免有些空虚,还是不太可靠。”(冯雪峰《回忆鲁迅》)后来又有人认为:散文诗写的是“影”向“人”的告别,实际上是鲁迅向“影”所代表的消极思想的决裂”等等。人们为什么会把共产主义与黄金世界划等号?未免太俗气。今日才是黄金世界。

长期以来,人们只能从政治角度去看鲁迅,外国书古希腊哲学家说,人是政治动物。鲁迅固然是如此,但是政治动物也还是动物,也要食人间烟火,人的动物的本能是不能被政治取代的。人的动物本能一旦被政治思想覆盖,就变成就空虚缥缈的“影”了,鲁迅并不喜欢充当这种角色。其实,凡伟大的政治动物往往就是伟大的情种,前文说过,梁漱溟曾亲身体验到的“好胜之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新发现的鲁迅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邹范平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邹范平并收藏新发现的鲁迅最新章节性幻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