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当看到自己喜欢的一本书时很希望自己是它的作者。《十作家批判书》对我而言正是这样一本书。我觉得自己应该是它的作者之一,甚至是它惟一的作者--那应该是一本出自我手的书,我确实对它充满了占有欲。

事实上,这又确实是一本与我两度擦肩而过的书,它的策划者张小波曾两度找到我约写其中的两章,都被我以忙的借口推掉了,也许我是骂人骂伤了,在《一个都不放过》出版后感到身心俱疲。现在我只有空怀遗憾,以读者的身份面对这本书,因此也便有了为之欢呼雀跃的权力。

我想为一本指名道姓的骂人的书而欢呼!

我知道和我几年来所做的一样,《十作家批判书》的作者们费尽笔墨的努力也只是为了建树一种正常--一种批评的正常。在中国,指名道姓的批评被称为“骂人 ,而“骂人 者肯定是不道德的。

而如今,敢于“不道德

☣喜欢看伊沙写的无知者无耻_一本骂人的书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的人多起来了,还有这本敢于“不道德 的书。在我看来,不敢直面当下、不敢指名道姓的批评不是真正的批评,而是戴着批评面具的撒娇,是余杰式的小知识分子的抒情,这才是真正的批评者的“不道德 。

钱钟书、余秋雨、王蒙、梁晓声、王小波、苏童、贾平凹、汪曾祺、北岛、王朔……这样的序列出现在批评者的笔下是一种偶然吗?其中的严肃意味谁又能够体会?尽管方式不同,他们都属于“不可饶恕 的一种,我暗自惊叹这些名字所构成的竟是一个个“庞然大物 的存在,于是更加钦佩批评者的勇气与智慧:自《燃烧的迷津》一别数年的朱大可宝刀未老,他几乎是中国文坛惟一真正进入写作的批评家;秦巴子更像是一位冰天雪地中的思想者,他异乎寻常的冷静和超绝的思辩能力,不像是出自一位青年作家的手笔;诗人徐江是本书中撰写文字最多的作者(几乎占去了一半),也是本书基调的决定者,如果没有徐江,本书一定没有现在这么鲜活、生动,它作为大众读物的特征也没有这么鲜明……

而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这样一本可爱的书,它充满力量又是如此好玩,在今天,任何一位作者和出版人都不可能强制读者的趣味,更不可能把乏力无趣的东西硬塞给读者。因此,《十作家批判书》一出现便大受欢迎的情景又是一种必然。

而对我来说,读罢此书的某个早晨醒来之后有一种不那么孤独的感觉,那是看到了同类的身影。不必言重,我们不是战士,只是面对当下的一切有话要说并说出了自己要说的话!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无知者无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伊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伊沙并收藏无知者无耻最新章节自赏自析(1988-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