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支撑的图书市场及其导购舆论,当然要比小心谨慎的学术玩得大胆,走在前面--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却给我等这类的言说者带来了一份难言的尴尬,比方说此刻,我想说出“80后”这个词,却发现它早已被人用滥,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里,那分明指的就是韩寒、郭敬明们嘛!我还没有忘记:五年前,是卫慧《上海宝贝》以及棉棉一块《糖》的热销炒热了“70后”这个词,适龄的诗人们赶紧抓过来往自个儿身上一套,确也热闹过一阵子,这么快就过去了,庸俗总会被更大的庸俗取缔--转眼间,“80后”已经杀过来了!“80后”的诗人们是不是也该借此东风呢?

他们不借,我都帮他们借过来了--这就是从现在开始的这个系列扫描,尴尬啊!可话又说回来,概念也就是那么一用,目的是在出人,一个过于明显的现实是:我不这么套用,那些习惯于在自己的座椅上将身子向后仰的“评论家”们,会浊眼一亮地满桌子去找他们的老花镜么?幸好,我在为了自己的写作而精心守护住的现场里,还可以为他们拎出一些人和诗。而最先被拎将出来的是第一个走进入我视野中的适龄者阿斐。

2000年冬我初上网时,就在南人创办的“诗江湖论坛”(那是“下半身”的起家之地和立身之所)上注意到“阿斐”这个名字,只见这小子在论坛上上窜下跳十分活跃,但最终让我记住其名当然还在于他的诗--有一首原诗我已找不到了(经问他自己也没有保存),但诗中意思我至今记得:说的是鲁迅当年为什么老爱在国立女师大带课,目的就是为了“泡妞”,写得煞有介事、活灵活现、十分可爱。在那个世纪末的冬天,他确实让我在网上收获了一连串的阅读快感--我为什么会喜欢他的诗?大概是觉得下一代的年轻人就该这么写吧,而他在很多方面甚至比我已了解的年龄段在“70后”的“下半身”的主将们做得还要出色:因为写得非常放松而又成熟老道。比如他有两首均写到“血”的诗,一首叫《红旗》:“红旗/在一根细长的铁杆顶端/迎风飘荡/我心里一热/眼睛一花:/血/沿着铁杆缓缓流下”;另一首叫《车祸》:“碾!/她在轮子底下/化成液体的/血//整整一个月/她以红斑块的形状/躺在马路旁边/任人糟踏”。

面对以上两首诗,想要领悟其好,我想无须我多言。在当年,当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它们的作者是一位年仅20岁的北京理工大学的大四学生时,感到十分惊讶!那年年底,我途经北京去大连,在“下半身”的一次宴请时见到了这位大学生,穿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无知者无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伊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伊沙并收藏无知者无耻最新章节自赏自析(1988-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