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杨黎来说,我越来越同意韩东所说的这是一个严肃的诗人,回看他在此次论争中的帖子也加深了我的这个印象,杨黎谈问题时的严肃体现在他谈出的是自己切身的体验而非浮泛的思考,作为一个个体的诗人这非常之好,事实上他也是个十分自足的诗人,他的体验和经验对于自身的写作而言足够了。但与此同时,他体现在文化上的局限性又过于明显,这也是我为什么称其为“偏将”的原因之一,我的一个形象化的直觉是:杨黎自言自语时句句都是真知灼见,他一对公众(哪怕人数很少)发言则会带来灾难,比如“废话”的提出,比如对“口水”的肯定,起码的界定总该是有的,否则就不要站出来谈,如此“理论”只会让资质平庸的写作者找到自己的保护伞。拿徐江来说,由于自身的成长与本土现代诗发展的这个背景无关,所以他也大力提倡的“敬畏之心”只面对西方大师而不面对本土前辈,但问题是有时候他好像是有意在强调和夸大这一点,强调和夸大一种情绪上的逆反,他针对杨黎所发的第一个帖子中在言辞上确实有些叫人不舒服的东西,这没有必要,因为杨黎不是王家新--我不是因为歧视王家新才这么说,回首一下:对王家新出手完全是被迫宣战后必须采取的行动,许你给“民间诗人”刷文革式的大字报,就不许我玩所谓的“地摊小报笔法”?因为有着那样一个前提和背景,所以上一次的徐江起码比这一次更有正义感和真理性。拿韩东来说,他是凭借一己之力为中国诗坛乃至整个文坛做出公益事业最多的一个人,却在网上遭致那么多青年的不满和怀疑,剔除那些以“领袖欲”、“称霸文坛的野心”、“一统江湖的企图”来妄加猜度者,剔除以韩东90年代的诗作不灵为依据而妄图全盘否定韩东成就者,更多的不满情绪是针对韩东的读诗标准和推人原则,韩东在各个时期力推的“新人”都是在不同程度上趋近于韩氏诗风文风者,差不多也都是韩东生活中的“朋友”--如果文人的交友趣味可以论证这样的“合一”是真实的,那么这样的“真实”自然也难以服众。很多人不是对韩东的作品不服而是对韩东看待别人的标准不服,我所了解的徐江当属此种。

最后,我想回到此次论争的两点问题上来:“网络诗歌”的认识问题双方都已澄清,应该算作成功的交流。“怎么写”和“写什么”的问题,我以为萧沉、徐江在这个问题上缺乏对历史的足够了解和起码尊重,对“怎么写”的强调曾经在本土现代诗的发展中起到过革命性的作用,这已不是一个性情所至就可以随意拉回到纸面上做空洞论证的问题。而杨黎、韩东--也包括于坚在内的典型的“第三代”诗人的问题在于:在他们一贯的认识中,“怎么写”与“写什么”究竟是皮和肉的关系还是血和肉的关系?如果是后者的话,“写什么”就不是那么不可谈的(杨黎称之为“伪命题”),它真的无法反过来拉动“怎么写”吗?五年前于坚曾从“怎么写”出发(认为我缺乏“怎么写”)批评过我,我的反问是我的“写什么”能出自贺敬之的“怎么写”么?是什么在中间发挥了作用?指的就是它们血肉难分的内在关系。论争,尤其是网上的论争,不求解决所有的问题,只要有真正的诗学问题被提出,就算争得其所。我以为此次发生在杨萧徐韩四位诗人间的争论--它最大的价值体现还是在对“口水”这个概念的触及,因为论争中对这一重要话题的谈论有限,急于得出结论也非明智之举,在此我将不做分析,我以为这个问题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在诗人们今后的讨论中。

♀喜欢看伊沙写的无知者无耻_徐韩萧杨之争(2)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无知者无耻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伊沙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伊沙并收藏无知者无耻最新章节自赏自析(1988-19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