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兴起的新阶层,大多是“由人文知识分子和技术知识分子组成的”。阿尔文·古德曼:《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1页。他们往往拥有较高的职业声望,被视为“科技贵族”。新阶层的崛起背后是社会对富裕、科技、教育迷信的反映。经济学家热衷于报告不断上升的国民生产总值,不断下降的失业率,并将之视为美国的胜利。经济学家不但欢呼经济的增长,还认为这些经济成果被国民平均分享了。经济学家的理论是,随着经济发展上升,阶级间收入不公平的现象会慢慢消失。人们对科技兴趣盎然,认为50年代不但美国的经济,而且科技上也进入新时代。原子弹、半导体、电脑,这些科技发展使美国进入“电子革命”。1957年,苏联的卫星上了天,美国的“科技革命”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对科技的迷恋,也影响了大众对科学工作者的态度。科学技术家被授予了很高的社会地位,政府和企业也增大了对科技的资本投入。这样,知识分子、企业家、政府官员就形成一个松散的联合体。20世纪50年代强调普及教育的观点。在20世纪初,美国只有4%的人高中毕业。但在50年代下半叶近60%的人是高中生。教育的普及往往会招致怨言,因为扩招降低了学校的门槛和标准。在1950~1960年,公共教育扩招了近50%。当然受教育的水平和经济呈相关性:1956年,大学生的收入比高中生的收入要高近50%。种种教育普及的迹象也被视为美国进步的标志之一。但很少有人诘问昂贵的私立大学和经济窘迫的国立大学间的区别,或者富人及上层中产阶级家的孩子在好学校就学的比例。

新阶层的背景之一是受过高等教育。在大学里受到教育是在技术型社会里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很显然,大学文凭是获得高薪职业的要件。但这不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能进入专业或管理阶层。毫无疑问,高学历能够使人更容易地进入高层,但真正的问题是获得这种高资历的机会非常有限。大学毕业生的孩子比一般人的孩子更易进入大学。这种情况挑战了我们所谓平等的概念。哈佛大学里80%的学生来自专业管理者家庭,只有8%的学生出自蓝领工人家庭。

这意味着,在美国,底层群体向上流动的可能性有限。因为更高更好的受教育经历才有助于个体进入这个科技社会。大学毕业生的职业集中在管理者、专业人员、行政人员等,他们的收入一般在中上水平。而那些下层中产阶级则鲜有高学历者,他们是小商人、技工、售货员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