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研究美国社会分层的学者吉伯尔特和约瑟夫将收入来源、职业、和教育文凭的标准结合起来,构造了一个有关美国阶级结构的“理想型”概念。认为在美国可以识别出六个阶级:资本家阶级、上中层阶级、中层阶级、工人阶级、劳动贫穷阶级以及下层阶级。他们将上中层阶级定义为“受过大学培养的专业人员和经理”。将中层阶级定义为“在工作上接受来自具有上中层阶级证书的那些人的命令,但也具有充分的职业技能,维持良好的生活,享受舒适的主流生活方式。他们通常感到地位稳定,有时也会渴望向上流动。其中大部分为白领人员,但有时也是蓝领人员。”丹尼斯·吉伯尔特、约瑟夫·A卡尔,同前引书,第394页。他们的研究结论是:美国的社会结构正在变化。他们认为“从比例上看,工人阶级正在下降,同时,上中层阶级、中层阶级、劳动贫穷阶级以及下层阶级都在扩大。蓝领和白领的界限已经失势,位于阶级结构上半部分的美国人看来是在靠损害下半部分人的利益而获得优惠和权力。”丹尼斯·吉伯尔特、约瑟夫·A卡尔,同前引书,第394页。如果说工业化的必然结果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新中产阶级的兴起,那么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产业工人的数量开始减少,白领阶层内部的分化和差别日渐扩大,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这种分化的趋势也加速了。

全球化是近十多年来学术界热烈讨论的主题。人们日益认识到这是一种所有人都无法回避的生存环境。全球化最重要的特征是全球金融市场的出现。全球化就其本质来说是现代性市场经济的发展极致,是自由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市场的发挥。全球化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也是西方发达工业国20世纪70年代危机不可避免的结果,这场危机导致了完全浮动利率货币制度的出现,接着是国际金融市场的自由化政策。严重的危机还促使发达国家建立起流水线的生产方式,从而使市场和金融走向联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政策,世界范围内的劳动力流动,种种因素相互影响,联合作用,催生了全球化的形成。

然而,声称经济全球化的扩张会带来生活水平快速增长、收入趋向一致的神话并未如期而至。到80年代,世界各地经济交往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水平,应该说,全球化浪潮给美国又带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991年开始的持续经济增长,迄今已创下美国历史最长的持续增长纪录。但是,反讽的现象是,美国社会的两极分化趋势更加严重,出现了富人更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华盛顿预算及政策优先中心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