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莱特在韩国研究中发现的具体问题和采用的界定标准,我们可以看出:第一,米尔斯对新、旧中产阶级的划分以及认为在新中产阶级产生的过程中旧中产阶级将不断减少的发展历程,可能只是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适用,对于像韩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或者后发现代化国家情况可能并不相同,至少在目前是如此。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商业化、工业化乃至后工业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发的现代化过程,而在发展中国家,这一过程受到剧烈的冲击后浓缩在一个短暂的时空内,因而其中产阶级的产生与发展就带有这种特定发展道路的痕迹。第二,就中产阶级的各种划分标准来看,不论是客观性标准如财产、职业、收入、教育,还是主观性标准如地位、声望、生活方式、阶级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同的研究者的一种主观建构,是一种化约与确定研究对象的方法。这种方法应该与特定语境中的研究对象相适应,在应用于其他的场域时应该加以谨慎的分析。第三,采用一元还是多元的标准,同样也是根据研究的视角与目的而定。但在采用一定的标准时应该考虑到其效度和区分度问题,即所采用的标准是否能够把研究对象或群体分离出来。典型的多元标准如吉尔伯特和卡尔的九变量标准:职业、收入、财产、个人声望、交往、社会化、权力、阶级意识和流动。多元变量的分类则应该注意这些变量之间的不兼容性。第四,不论是在理论研究中,还是在实践话语中,中产阶级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化的概念:“它是一个‘良好的’主流类型的用语,许多人都采用它——其中包括在等级系统中高于或低于我们目前正在讨论的这一层次的那些人”。丹尼斯·吉尔伯特、约瑟夫·A卡尔:《美国阶级结构》,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第400页。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它所表征的具体内容不尽相同,这有可能形成概念与其指代的对象之间的混淆与分离,因为这一符号容纳了不同的理论预设、思想观念甚至意识形态。第五,中产阶级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概念。随着历史的发展与社会结构的变迁,不仅其划分标准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就是所指称的群体及其性质也在发生改变。因此用发展的、历史的眼光对待中产阶级显得尤为重要。最后,应该看到,中产阶级是一个具有很大异质性的集合体,这一由很多部分组成的集合体内也形成了一个新的金字塔。抽象地谈论中产阶级可能有时失之于笼统,进一步的细分已经变得很有必要。沃纳曾把美国的中产阶级分为上中层阶级(102%)和下中层阶级(281%),而针对不同群体的研究也是进一步了解中产阶级的重要手段。里查德·帕克指出,中产阶级不是一个同质性概念,它涵盖了两个群体:上层中产阶级、下层中产阶级。他们中“有的几乎富贵逼人,有的却和贫困只有一步之遥”。Parker,Richard,TheMythoftheMiddleClass(NewYork:LiverightPress,1972),Introduction,p18上层中产阶级和下层中产阶级无论是在生活方式、消费模式、保险意识等方面都是有别的,对中产阶级进行上下分层,就避免了使用同一术语涵盖两种迥异生活的尴尬。

⑶周晓虹提醒:《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免费无弹窗阅读将第一时间在快。小说更新,记住域名kuaixs◍cc⑶(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全球中产阶级报告最新章节四困境:巴西中产阶级是否真的存在(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