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消费的分化中,消费空间的分化是一个最为直接也最为明显的方面,不同经济水平、社会地位、消费观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不同的消费中心。同时,由于不同的消费场所、消费环境给人的感觉不同,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消费环境、消费空间也成为现代消费中人们消费的部分内容。也就是说,消费空间本身也成为商品的一种附加符号,甚至有时消费空间本身就是一个消费符号,这样就出现了“在什么地方消费”有甚于“消费什么”的情况。当消费空间本身成为附加符号或者本身已经成为一个符号后,消费空间本身就更加显现出分类的功能。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不同的消费场所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区隔与空间分化的功能,所谓消费场所的出入自由、平等本身只是消费社会的神话之一。齐美尔早就指出,现代城市“并不是一个充满社会学意义的空间实体,而是一个在空间上形成的社会学实体”。成伯清:《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这就是说,空间本身从一开始就具有社会意义。但这种认识却到了很多年后才真正为人们所重视。正如福柯所注意到的,在西方思想史上,空间长期以来一直被看成是死亡的、固定的、非辩证的、静止的,空间成为与时间及其所代表的丰裕性、辩证性、富饶性、生命活力等相对立的观众。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序第9页。应该说,是列斐伏尔真正将空间原初的社会学丰富内涵揭示了出来。他认为,空间不仅仅是社会关系演变的静止的“容器”或“平台”,我们所面对的社会空间是处于流变之中的多元空间。因此,“我们所面对的是一种无限的多样性或不可胜数的许多社会空间……在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空间会消费。”同上,序第8页。而且他进一步指出了社会空间的内容:“它牵涉到再生产的社会关系”,“空间里弥漫着社会关系;它不仅被社会关系支持,也被社会关系所生产。”亨利·列斐伏尔:《空间:社会产物与使用价值》,见包亚明主编《现代性与空间的生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第48页。在列斐伏尔的空间分析理论中,他揭示了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关系的两个特殊层面:首先,他将空间看作是社会行为的发源地,空间既是一种先决条件,又是媒介和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生成物。这样,空间的生产表现为它对相关行为强加上某种时空秩序,具有束缚主体自由的功能。其次,社会空间是空间等级或规模的支架。

从消费空间的社会发生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