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中国的中产阶层休闲问题之前,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学的整体视野中对相关问题的理论脉络进行一番梳理。首先需要明确的便是,属于生活方式一部分的休闲生活何以成为西方中产阶层的地位标签?在西方中产阶层理论中,这种休闲标签如何产生、发展,如今正面临怎样的变迁?

中产阶层理论的变迁与生活方式视角的凸显

虽然中产阶层性质的基本规制要素仍不可避免地取决于生产关系,但生活方式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韦伯提出了“生活机会”的影响概念,主要视点从马克思偏重的生产领域转入市场,认为成员的身份是建构阶级的重要手段。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商务印书馆,2004,第338~339页。及至帕森斯时代,随着市场体制和组织体制的进一步分化,以职业为主导的分层模式十分流行。米尔斯在科层制兴起、白领阶层壮大的背景下考察了没有财产的“新中产阶层”的状况,他将美国的老中产阶层纯粹以财产命名,对当时的新中产阶层则以职业来划分。C赖特·米尔斯:《白领——美国的中产阶层》,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布迪厄则从社会再生产的角度论述文化资本的传承对中产阶层地位获得的作用,提出了综合主观与客观标准的多维模型。阿尔文·古尔德纳关注后工业语境中专家知识分子的兴起,认为:“一种新的阶级系统正在慢慢地形成……在这个理论中,新阶级的‘人的资本’(humancapital)与旧阶级的财富资本(moneyedcapital)将作为特殊的实例。”阿尔文·古尔德纳:《知识分子的未来和新阶级的兴起》,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第6页。

考察以上一些分类方式我们可以发现,中产阶层界定并无统一的、既定的标准,随着社会结构的分化,呈现出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从工作方式向闲暇生活方式、从有形财产占有向各种抽象资源占有的过渡。

在此基础之上,各国关于中产阶层研究的具体实践同样证明了中产阶层内涵与各国社会结构变迁的同步关系,同时,生活方式越来越成为重要的分类标志。在美国,福塞尔没有继承米尔斯的职业分类标准,而是将格调作为衡量中产阶层资格的重要尺度。福塞尔,同前引书,1998。日本的新中产阶层(工薪阶层)起初基本由职业界定,指伴随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起来的政府部门及企业、公司的白领雇员大河内一男:《日本の中階級》,文芸春秋新社,1960。;但伴随大众消费社会的来临,中产阶层的内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