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标签的结构化:“定位实践”与制度

吉登斯的结构二重性(DualityofStructure)理论虽然并非纯粹的休闲或阶级理论,但将其引入休闲研究不失为一项有意义的尝试。该理论克服了传统休闲社会学理论参见约翰·凯利《走向自由——休闲社会学新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王雅林、董鸿扬:《闲暇社会学》(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李仲广、卢昌崇:《基础休闲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加藤秀俊:《余暇社会学》(台北: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89);吉恩-巴梅尔、雷-锶-伯勒斯巴梅尔:《休闲与人类行为》(台湾: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6);一番ヶ瀬康子ら:《余暇生活論》(東京:有斐閣,2003)等书。中社会阶级结构与个人休闲行为之间缺乏统合的不足,提醒我们以融合的、组织的视角来看待个体的休闲行动。对此,斯托科夫斯基(PatriciaAStokowski)的结构性休闲社会学理论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认为就个人行动与社会结构的相互影响而言,“休闲活动、关系和目的不仅会重复社会结构且有可能因他们在整个社会系统中的出现而改变社会结构。同样地,社会结构也会在数方面影响行动……广大的社会社区、市场、组织和国家藉着增强条件、规则、可接受的休闲行为和选择的界限而有助于休闲的制度化。休闲的社会重要性在于所有层级的常例和组织间关系的型态化,和在整个组合层级和其间的互动。”帕特里夏·斯托科夫斯基:《休闲社会学》,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6,第195~196页。

与布迪厄的再生产理论相似,在结构二重性理论中,社会系统的部分结构性特征被看作重复实践活动时空伸延的组织体系,概括为“定位实践”的关系。行动者的位置代表着某种社会身份,“一种社会定位需要在某个社会关系网中指定一个人的确切‘身份’,这一身份成了某种‘类别’,伴有一系列特定的规范约束。”安东尼·吉登斯:《社会的构成》,三联书店,1998,第161页。共同在场的社会特征以身体的空间性为基础,同时面向他人及经验中的自我,颇似戈夫曼角色理论中作为“‘集体表象’和独立事实”的“前台”。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第27页。社会总体再生产中包含的最根深蒂固的结构性特征称作“结构性原则”;而时空伸延程度最大的那些实践活动称作“制度”。安东尼·吉登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