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一章所述,本次调查的定量研究从客观指标入手,将调查对象划分成四对二元对立的关系:收入中产与非中产;消费中产与非中产;职业中产与非中产;学历中产与非中产。本章将力图从这四对关系的对比分析中探讨中产阶层的社交情况与社会资本情况。另外,根据本项研究的需要,本书也把中产身份认同与社会交往问题进行了交叉分析,以便在主观指标上进一步深入分析中国中产阶层的社会交往行动。

从数据显示和深度访谈的情况来看,中产阶层的社交行为确实有自身的独特性。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下四个方面:

数量可观的社会圈与社会资本

各类中产阶层的社交圈数量都比相应的非中产(主要指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社会阶层)要多一些,这与上文所讨论的两者的相关性关系是一致的。这从另一个角度再次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社会网络关系越多,社会资本量越大,个人获得的社会回报也就相应较多。

中产阶层的社交圈数量多与其学业和职业发展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职业的性质,频繁与客户打交道是中产的特点,而这些客户常常会构成中产的社交圈。武汉的访谈对象W12在接受访谈时说:“跟客户有的交往一段时间之后,大家也会成为朋友,特别是对方的兴趣爱好跟自己相似的时候。”由于有较长和较复杂的求学经历,因此各类同学扩展了中产的社交圈。有许多中产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社交圈比较多是正常的,因为读了那么多年书,光同学可能就有四五个圈子。北京的访谈对象B5则是靠进一步深造扩大了自己的社交网络,由于在北影读在职研究生,因此她结交了许多新同学,并被带入他们的圈子,给自己的精神生活和工作都带来了许多帮助。她说:“在我帮助朋友们的同时,朋友们也会常常帮助我。他们会帮我约稿,帮我干这个那个的杂事,甚至会帮我买自行车。”另外,由于中产的职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竞争压力,因此许多中产不得不借助各种社会资源的力量来赢得竞争,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迫中产扩大自己的社交圈。上海的访谈对象S8在接受访谈时说:“大学毕业后,我在国营企业做了7年技术工作,3年销售工作。1993年辞职去广东,做销售经理兼法律顾问。1996~1999年,回淮南做了3年代理商,卖油漆,做得不错。1999年到合肥经商时安徽省司法厅招律师,我就考上了。后来以安徽事务所的名义到了上海。”他说,外地律师来上海很不容易生存,他之所以能生存下来,“接的大都是朋友的案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