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交往行为对于社会交往研究来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话题。在中国,网络的起步时间与当代中产阶层的起步时间几乎是同时的。可以这样说,在中国中产阶层的成长背景中,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而与之对应,研究网络交往行为应当成为研究中国中产阶层社会交往活动和社会资本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者感兴趣的是,从社会交往方式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来看,网络交往是否能构成中产阶层的另一种边界。

阶层差别与数码沟

要考察中国中产阶层网络交往行为的特征,首先必须分析不同社会阶层的上网比例及由此带来的“数码沟”问题。根据本项研究的假设,相比于非中产阶层,具有一定经济地位和文化地位优势的中产阶层应当有着较高的上网比例,中产阶层在获取知识的技术层面上要比非中产阶层更有优势。也就是说,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之间存在着“数码沟”。“数码沟”源于“知识沟”的理论,后者指的是“大众传播实际上可能会扩大不同社会阶层成员之间的知识差距”。沃纳·赛佛林、小詹姆斯·坦卡德:《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华夏出版社,2000,第273页。该假说认为,社会经济状况好的社会阶层成员将有机会获得更多信息。随着网络社会的来临及由此产生的数码革命,对于“知识沟”的讨论变成了对“数码沟”的讨论,后者更关心网络的使用所带来的知识差距。1994年以来美国商业部所属统计局公布的四次调查结果表明:“数码沟”现象在美国社会已经较为明显。在另一项研究中,祝建华发现,中国目前也开始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数码沟”现象,这一差距与人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和职业等指标密切相关。祝建华:《数码沟指数之操作定义和初步检验》,吴信训主编《21世纪新闻传播研究》,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第204页。

调查的结果基本证明了研究的初始假设,与上述几次调查的结论也比较相似。在调查对象中,各类中产阶层的上网比例都比非中产要高(具体数据参见表4-21)。不过调查也发现,不同中产与非中产间的“数码沟”差距是不一样的。在这个问题上,以职业为维度的阶层划分方法不能有效地区别中产与非中产的界限,因为在上网比例上,从事什么职业似乎不是一个重要因素。这不禁让人怀疑在网络时代,职业与阶层的关系是否还如米尔斯时代那么密切。而且,对于“数码沟”来说,与经济收入相比,教育似乎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在学历层面上的中产与非中产似乎沟距最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