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的属性与知识沟的主因

是收入、职业还是其学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或者是什么因素对于当下中国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知识沟的形成更具有推动力?我们在此要就一个较为清晰的主题(公众科学素养),利用次级研究来做一个逻辑推演。

前述提供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科普图书的频度的分析。在数据中,按照职业中产的划分,中产阶层的经常阅读频度与非中产阶层持平;而按照知识中产的划分,中产阶层经常阅读其他自然科学/科普图书的频度却超出非中产阶层254%。同样是中产阶层与非中产阶层的对比分析,为什么在数据上有如此大的差别?

一个最可能的假设是:知识中产阶层由于有着更好的知识基础,所以更注重、也更善于提升自己的科学素养;而如果仅仅是按照职业中产来划分,却未必如此。换言之,在当下中国的发展水平,知识属性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而职业属性(也许还包括收入水平)不是建构知识沟的主要动因。

所谓“知识改变命运”的寄语,其意义正在于:知识带来知识,形成知识阶层的马太效应。

这一假设是否成立?为什么会出现“知识带来知识”的效应?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我们根据2002年浙江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以下相关调查数据引自黄华新、李磊、俞国女《科学传播与公众科学素养——2002年浙江省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国传媒报告》(ChinaMediaReports)2003年第1期。作一个次级分析:

调查表明,浙江省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21%,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2001年全国的达标率为14%)。但根据国际上通用的评价公众科学素养的“米勒标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理想标准是国民总数的十分之一,显然中国包括浙江省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都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

另一方面,调查发现,浙江省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支持率却是相当高的,但这也是全国的普遍情况。

其间的结论之间的矛盾只有一个可能的解释:中国公众在感性上对科技是重视的,但是相当比例的人群却无力改进自身的科学素养状况,由此造成了总体实际水平的低下。事实上,根据调查分析显示,浙江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众在性别、职业、年龄和城乡的分布上均存在较大差异。

从本文的研究兴趣来观察有关数据:

①不同职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周晓虹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周晓虹并收藏中国中产阶层调查最新章节身处变迁下的台湾中产阶层(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