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来自己也很难相信,1988年从广州到深圳,如果坐汽车,哪怕很顺利都得半天时间。107国道弯弯曲曲,穿行在蕉林、鱼塘和山丘之间,路很破,也很窄,一不小心就遇到修路、改道,乘客被赶下来步行绕过坑凹路段是常有的事情。车要过东江,还得在新塘等渡船。但是没过10年,珠江三角洲各种高规格公路和高速公路已经纵横交错。路的两边哗啦啦一下冒出大把厂房、商铺、商业住宅,镇与镇之间连成了一片,城与城之间也连成了一片,沿着公路,已经很难看到农田。

沙井镇在深圳西北角,107国道西侧,和东莞交界。沙井镇有个万丰村,和珠江三角洲其他乡村一样,有很多外商、台商、港商在这里投资设厂,同时也就有了很多打工者聚居区。1997年初,我和陈远忠重访107国道沿线,在万丰村采访了打工者居住的棚屋。

以下是当时写下的文字:

俗话讲“关起门来是一家”,指的是原本不是一家的人,相互把对方看做自家人,不见外。深圳的“团结户”正是如此:三两家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租一屋,和衷共济,和睦相处,虽苦犹甜。

然而,赵云波何素芳夫妻的团结户“府上”,却拥有10家人—5对夫妻、1对姐妹、4对朋友,20个人共用一间10余平方米的棚屋。5张单人木架床叠成上下层,密密箍箍靠墙一圈,中间1平方米空档正好放一张小方桌。上下床两个铺,每铺两人睡觉。倘若20个人正好都同时下床来,棚屋所剩的地面是断然容不下40只脚的。

“这种事不会发生。”赵云波说,“有上夜班的,上白班的,人不会同时都在屋里的。”

1997年2月,我们两次去棚屋区,想给这20个人的大家庭拍张全家福,左等右等,始终没能把人等齐。进到左邻右舍探访,情形都差不多:每间屋少则五六张、多则十几张上下铺的木床,每铺住两个人,多为夫妻,也有亲戚、朋友、熟人、老乡搭档共住的。

这个棚屋区在沙井镇万丰村边沿,顺着一条污水沟,一间又一间的棚屋连成了一条街。记者从头数到尾:93间。按平均每间20人计,这九十三家房客有大约1800多人。他们全是从内地来深圳的打工者,其中90%来自四川。

赵云波今年26岁,1992年从四川西充县来万丰,在好几家外资工厂里打过工,是棚屋的老房客。他说厂里有集体宿舍,但是夫妻不能住在一起,朋友老乡也难住在一起,互相没个照应。还有,不准自已做饭,吃食堂,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包围城市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张新民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张新民并收藏包围城市最新章节“家”门口(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