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把地方负债规范化,副作用只会越来越大,现在的当务之急是慢慢把围墙修起来,后门堵上,前门开好,大家按规则来做事,这个大思路是没有异议的。现在也在加紧酝酿怎么样修改《预算法》,正面地考虑怎么开地方债的前门。

魏加宁:治国有如治水,必须疏堵结合,光靠堵肯定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如果政务公开和地方债的发行挂起钩来,诱使地方政府努力增加财务、政务的透明度,这种利益导向可能更容易解决问题。

从公平角度考虑,发地方债也是有其客观必然性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用当代人或者是上一代人积累下来的资金搞建设,建设工期又长,建设成之后,享受的往往是下一代人,甚至是下几代人,因此通过发债可以调剂这种不公平。

贾康:如果按照公共财政精神来规范,就应该有一个公共财政选择机制,各级地方政府要做什么事情,用公众的钱谋公众的福利,大家参与决策,进行监督,监督资金的使用效益,靠制度来解决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从大的意义上讲,理财反映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理财的民主化会拉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民主化,整个行政体制、决策机制、政府领导人的行为约束机制,都会建立起来。

《21世纪》:一个最大的风险是,一旦地方拿到发债权之后,没有更多的约束机制,很可能会形成更大的漏洞。

贾康:所以,地方发债权一定要和约束机制一起设计。发改委、财政部及中央银行要有一个综合的考虑,中央跟地方之间一起按转移支付的方式谈总规模,按照客观的标准再切块,把各地的规模按一个指标分下去。

魏加宁:其中存在一个矛盾,地方发债权放开之后,经济发达的地区反而容易发债,真正贫困的地区却难以找到购买者,最终导致穷的更穷,富的更富,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就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通过中央政府来为贫困地区发债增信,使得贫困地区也能发得出债去,当然,还要有其他的政策扶持,比如说政策性银行的配合。

《21世纪》:无论是控制地方的发债权还是加强转移支付,实际都造成了中央财权、审批权的扩张,这就难以避免过去计划时代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约束,而且也与目前的审批权下放趋势背道而驰。

贾康:具体到一开始搞地方债的时候,没有中央的审批是不行的。审批也有一个具体的制度改进的问题,不是少数的官员做主,要有可行性报告,有一整套的评价机制,更多地借助专家的意见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