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外资“不平等的起源”

《21世纪》:国内企业的迂回战术一定程度上源于内外资企业的国内政策待遇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起源在哪里呢?

赵晋平:改革开放这么多年来,中国实行的是鼓励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为什么这样做呢?改革开放初期的中国经济,毕竟已经落后于世界几十年,我们打开大门以后,是希望能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不单纯是提高我们本身的国民福利水平,提高我们经济发展的水平,同时还希望能够“赶超”其他国家。从当时国内的一些生产要素看,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实力,都不能满足这样的需要。这就是希望通过有效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发展,采取了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当时尚处于计划经济体制时代,经济的主体是公有制的单一结构,国外投资者所希望得到的更适合于国际规范的投资环境是不具备的,我们有必要提供一些优惠政策,使他们能够形成一个较好的投资预期。

随着中国投资环境的逐步改善,特别是一个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结构逐步形成,客观上要求建立一个各种经济主体公平竞争的环境,因此,1990年代以来,中国也在不断按照国民待遇原则调整外资的优惠政策,内外资企业统一的政策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21世纪》:大量引进外资一个基本前提,是所谓“双缺口理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技术和资金方面严重短缺。但是,现在回首整个过程,对吸引外资业绩也存在很多质疑,比如他对技术进步的促进。

路风: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引进外资确实对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外资企业技术“溢出”远远没有达到我们的预期。

中国汽车合资20年,一款车也开发不出来,反而是最近这些年兴起的体制外的民营企业自主开发了一些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些企业不仅得不到支持,反而备受打击。

《21世纪》:资金短缺情况从1994年以后已经发生转变,到2003年底银行存款大于贷款49059亿元人民币,是前十年的729倍,外资优惠政策的这一个理由也应改变。

赵晋平:但是,并不能因此说我们就解决了资金缺口的问题。因为持有资金的主体不同,它的机制就不同,它在市场经济中的定位和运作方式就不一样。比如将资金交给民营经济掌握,产生的效率远比国有经济主体产生的效率高得多。

石小敏:我们每年用数百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购买美国债券,也只有靠这样的循环,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