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体富:国债的发行,除了对经济快速增长的拉动,更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对中西部的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贡献。2000年中部投资高达3943亿元,到2002年底通过国债项目支持的水利建设投资达到3562亿元,相当于1950年至1997年全部投入的总和。

但是,另一方面,大量发行国债的负作用也是明显的。很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缺乏科学论证、盲目上马,形成一大批“形象工程”、“政绩工程”,2003年国家审计署对18个重点机场进行审计,发现已经竣工的12个机场当中,有9个亏损,亏损额达到145亿。

更重要的是应该防止旧体制复归问题,因为财政政策特别是国债投资偏重于政府计划调节。我们现在正在转轨过程当中,要充分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还有很大的影响,如果长期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对国债投资规模不加控制,就有可能强化计划体制的作用,导致旧体制复归。

◬本书作者王海明提醒您《北京共识》最新章节在快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kuaixs⊛cc◬(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贾康:我很赞成安老师强调的这一点,国债投资客观上助长了政府高明、政府万能倾向,鼓励了跟旧体制紧密相连的习惯做法。

高培勇:在“挤出效应”这一点上,存在“非典型效应”。典型性的挤出效应是因为政府投资加大,导致利率上升,利率上升排挤了私人投资,将其挤出投资市场。中国过去六年以来,国债投资是在非政府部门投资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出现的,非政府部门投资对于利息率的敏感度,相对弱化的多。为了打动民间投资,这些年来我国总体上的利率水平不升反降,所以说,中国的政府投资、非政府投资,不具有典型性的此消彼涨的关系。

《21世纪》:民间投资在2003年以前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增长,2003年开始却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其中原因何在呢?

贾康:宏观经济进入经济相对景气指数不高的阶段,民间投资预期不好,银行反复想降低利率,增加贷款,但是民间投资就是按兵不动。到了最近两年,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拉动下,民间投资的跟进效应才显现出来。

汪义达:民间投资的不活跃,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一个重要原因。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背景下出现亚洲金融危机,来自国外的需求明显降低,我国外贸出口受到很大影响。1998年上半年出口增长了76%,比1997年同期降低186个百分点。1997年外贸净出口是405亿美元,当年拉动GDP达到2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273%,就是说1997年经济增长8%以上,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外需的拉动,出口速度的降低直接影响到第二年经济的增长速度。

高培勇:积极财政政策用一句话来概括,是一场及时雨,但是,任何举措的推出,都是既有效益又有成本。这里有三笔账要算,首先,8000亿长期建设国债,加上弥补一般性财政赤字和偿还到期国债,大概26000亿,国债负担率上升到25%。

第二,就是国债依赖度的问题。国债每年支撑GDP的增长大体上将近两个百分点,如果丢掉了这种长期建设国债支撑,会不会跌下来两个点?如果会,那就说明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离不开长期建设国债支撑。按照边际收益递减的规律,要想保持两个点的支撑力度,就要不断加大长期建设国债的规模,这又会进一步加大国债依赖。

第三,就是国债的偿付风险。在发新债、还旧债的偿付制度安排下,最终表现为国债的发行能不能顺畅,这又取决于每年发行的国债能不能被市场所吸纳,这需要打一个问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国债流标事件,1993年有一次,1983年也有一次。目前的市场环境一旦出现变化,比如通货膨胀,国债危机就有可能爆发。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