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李金华的“审计清单”被人们称为“审计风暴”的到来,为什么会给人们这种印象呢?

张以宽:审计工作揭示了财政、金融、企业以及各方面的制度问题,对贪污腐败、违法违规行为的围剿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从对社会各方面影响来看,把它说成是一种风暴,我认为是客观的。

李金华审计长说,审计是透明,不是风暴。审计长讲的透明在于公开,以前审计报告不给被审计人审计结论、审计决定,审计报告只向内部审计组、审计机关和领导汇报,相对不够透明。

朱小平:过去国家审计机关在整个国民经济当中的地位被低估了,国家审计署甚至在一段时间内被取消,到1980年代初才恢复。所以,我个人感觉本届政府明显重视对审计署功能的发挥,审计机关在整个国民经济地位有大的提升,也是自然的事。

崔振龙:所谓审计风暴,是因为审计结果引起了比较广泛的社会关注,但是,审计署好像比较平静,从我们工作来看还是按部就班地做,一如既往。2003年就有“审计风暴”这样的词汇出现,不过2004年出现的频率更高一些。

审计风暴怎么产生的呢?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第一个方面,十六大报告当中把国家审计位置定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上,这就足以说明审计机关的权力和作用,这是一个大的政治背景,没有这个背景,审计风暴不一定能够起来。

第二个方面,我们国家加入WTO以后,对政府公开透明的要求增加了,不管是政府机关,还是社会公众。而审计机关这种透明又是双重的,一个方面就是审计署把工作向社会公布出来,先把自己透明化,另一个方面,透明化自己的同时把别人也透明了。

第三个方面,审计署最近几年工作力度确实在加大,透明的程度也在提高,特别是到了2004年,审计署出了正式的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结果公告》,定期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更说明了这一点。

第四个方面,体现了公民的政府工作知情权要求的增加,这种倾向从2003年的SARS时期就已经开始。

《21世纪》:那么,审计风暴砸出了哪些制度性问题?

崔振龙:宏观层面存在两类问题,一个是在预算管理上的问题,我个人感觉最大的问题就是预算管理权限划分不明确,比如说在转移支付上,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不清楚,没有科学标准。在预算管理上,政府和人大权力划分不清楚,财政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