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资,改善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之后成立股份公司,引进战略投资者,改善银行内部治理结构,这是一个理想的国有银行改革模式。

在这条理想之路上,中国银行捷足先登。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肖钢为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李礼辉为副董事长、行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86390亿元,折186390亿股,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家持有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权,依法行使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的权利和义务。

除了鲜花与掌声,伴随中行股份诞生的,还有来自各界的质疑,质疑从注资开始。早在五年前,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剥离14万亿元不良资产给信达等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央行同时提供给四大资产管理公司5200亿元的再贷款,这在当时被称为“最后的晚餐”。言犹在耳,中行、建行又在2004年初迎来45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行均分的部分成为新挂牌的股份公司注册资本的全部。之前资本充足率为零的中行吃掉了五年前的所有,却没有受到任何责罚,那么,如何避免道德风险,又保证同样的一幕不会重演呢?何况,中银香港的问题就在眼前。

在现有的路径下,能否真正改善治理结构成为问题的关键。治理结构的核心又在于产权的多元化,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是这种多元化的最佳结果,中行马上就可以迈出这一步。但是,即便抛开国家的绝对控股不谈,其他银行能否顺利引进投资也还是未知数,工行能行吗,其他银行呢?

2004年8月2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中国银监会政策法规部副主任李伏安、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王元龙共聚“21世纪北京圆桌”第19期,就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路径与未来展开激烈辩论。

金融改革路径之辩

《21世纪》:2004年8月26日,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中国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转变为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又一次迈出重要的一步。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不同的声音,有人认为,本轮金融改革,从注资、剥离不良资产,直到现在的股份制改造以及未来的上市,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和对这种初始错误的延续。那么,对本轮金融改革,我们该如何评价?

夏斌:谁也没有说国有银行上市了就能解决问题,其实上市不是改革的目标,进一步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