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9月4日到5日,第四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在北京小汤山举行,国内近70位经济学者参加了会议。本次年会收到论文120多篇,远远高于上届,这是会议的直接组织者张曙光教授最为欣慰的一件事。从获奖作品看,《国有产权“五龙治水”体制变迁效率的博弈分析》、《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分层》、《不对称谈判能力下的交易格局:国有股减持》等都涉及目前国内改革的焦点问题。

对现实经济、政治问题的强大解释力正是制度经济学在中国得以迅速兴起的根本原因。20年前,制度经济学传入中国,随即迅速发展,它对这个国家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经济学流派。科斯、诺斯这些制度经济学大师多次来到中国——中国没有错过制度经济学,制度经济学同样不可逾越中国。

寻求转型中国问题之答案,是一种历史使命,承负这种使命成就了“中国的过渡经济学”这一制度经济学的重要分支,也使得中国的经济学家有机会在这个年轻的学科崭露头角。几乎所有中国有成就的经济学家,都与制度经济学相关。林毅夫、樊纲、张维迎、周其仁、汪丁丁、张军、张曙光、盛洪等,这些我们熟知的明星都在制度经济学领域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2004年9月4日,著名经济学家盛洪、张曙光,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姚洋共聚“21世纪北京圆桌”第20期,就制度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和贡献进行了讨论。

新制度经济学运动

《21世纪》:制度经济学是如何兴起的?它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

盛洪:简单地介绍,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学派,现在所谓的“制度经济学”主要是指新制度经济学,它以芝加哥大学科斯教授为首,在他之后有很多经济学家追随,并在美国形成一个新制度经济学运动。运动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标志之一就是科斯教授于1990年、道格拉斯·诺斯教授于1993年获得了诺贝尔奖。

全部制度经济学的主张,简单来讲就是“制度是重要的”,即强调制度对效率的重要性,不同的制度对应不同的效率。这就导致一个推论,即制度变革会导致效率的变化。从方法角度看,制度经济学就是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方法来分析制度,通过成本—收益分析来判断一个制度是否有效率,也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制度变迁的方向,提出推动制度变迁的政策建议。“交易费用”是进行有关制度的成本收益分析的关键概念,如果要用一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北京共识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王海明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王海明并收藏北京共识最新章节推动制度变迁的学术力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