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桔生淮南为橘,桔生淮北为枳”。古人形象地总结了淮河流域的气候特点。一树同宗,隔河而质变,并非百米宽淮河对气候有多大影响,是因为淮河坐落在看不见的气候分界上。

淮河、秦岭一线被地理教科书称为“中国南北气候分界线”。我在陕西、河南、安徽等地采访时发现,许多农业科研机构都设立在这一条线上。而且,多出成果、出全国影响面大的成果,很多都是这一线的研究机构或专家。深究其因,得知:秦岭、淮河为南北气候交界处,则北方气候有之,南方气候亦有之;北方灾害有之,南方灾害亦有之;北方害虫愉快生长于此,南方害虫同样茁壮成长于此。多数时候,两边气候、灾害、害虫叠加于这一带,让生物一年中受南北两遭磨炼。在此地培养的良种适应南北气候,经受住两重灾害折磨,抵抗住南北敌害侵扰。如此打磨,自然适应性强,成熟度高。也可以推广到其他广大地区。

单就淮河流域而言,也有人用“三个结合部”来概括淮河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南方多雨气候和北方干旱气候的结合部;北半球亚热带和温带的结合部;沿海和内地的结合部。有关专家经过大量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类似结合部是典型的孕灾地带。

在淮河水利委员会采访时,专家们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料。用气象学专业术语描述:以淮河干流和苏北灌溉总渠为界,北部属温带半湿润区,南部属亚热带湿润区。影响本流域的天气系统众多,既有北方的西风槽和冷涡,又有热带的台风和东风波,还有本地产生的江淮切变线气旋波。东南亚季风是影响气候的重要因素。

由于是多种气候交汇区,多变是一大特色。不同地区、季节、年份,降水量极不均匀。南部大别山,最大年降水量可达2000毫米以上,而同时北部平原区可能只有200多毫米;全流域的年降水量虽有800多毫米,但降雨比较集中,5月至8月的汛期3个月就通常降下五六百毫米;丰水年和贫水年的降水量平均相差四五倍。碰上特殊年份,如1954的水年和1978的旱年相比,降水量悬殊竟高达三四十倍。

特殊的气候,加上特殊的地形,便有了淮河特殊的灾害。专家对淮河流域近530年的灾害历史研究发现,较大范围的水旱灾害平均3年2次,其中流域性洪涝灾害131次,干旱97次。进一步研究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洪涝集中发生在18世纪,干旱主要集中在16世纪、20世纪。

淮河流域旱涝周期明晰,一般为11年。但百天大洪大涝,继而百天大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暗访淮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偶正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偶正涛并收藏暗访淮河最新章节第一个治理水污染的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