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如做。我们抽出一份标有水样检测数据的材料,找出蚌埠市污水检测点的位置,标出离我们居住宾馆较近的3号码头生活污水排出点,准备用“眼睛”和“鼻子”去采访。

在市民的指点下,我们来到并没有码头的“3号码头”。这是蚌埠淮河大桥的桥下,高大的桥墩、飞架的横梁,凸显现代建筑的宏伟。据说,淮河干流过去水运发达,在淮河岸边有一串码头,按排序命名。现在公路发达,淮河又有闸坝阻隔,“码头”有其名而无其实了。

此处下游约500米处,就是京沪线蚌埠铁路大桥。据史料记载,蚌埠原本是淮河边上一个小渔村,以盛产河蚌及由河蚌生产的淡水珍珠闻名。清末修建津浦铁路(天津至上海浦口,现延展为京沪铁路)淮河大桥,数千名民工聚集于此,带来了一大帮家属。这座铁路桥修成后,民工和家属已舍不得离开这水清地肥的淮河岸边,于是在此生根。后淮河借水运之利,带动商贾往来,进而成“市”。所以蚌埠有“珠城”之称。上世纪70年代,有水、陆两利的蚌埠工业发展迅速,城市小有规模,在安徽及沿淮地区,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上规模的中心城市。又有文人墨客借题发挥,说蚌埠是“淮河岸边的明珠”。

走下河滩,先是酸臭味扑鼻而来。河滩上有众多捞沙人,他们用污泥泵将河底的沙水吸上岸来,简单过滤一下,泥水流回淮河,沙子留了下来。劳工的工作、高高的沙堆、张开的过滤网,在太阳底下投下的剪影,像是远航的帆船,勾起了我们的遐想,分散了我们对难闻的气味的注意。

踏着泥浆,我们下到河边,低头一看,破布条、烂纸片、腐菜叶淤起厚厚的一层,顿时一阵恶心。不敢想象脚下还会有什么。河底的污泥水浆,倒是干净的物体了。几只母鸡在这里捡食,旁若无人。

耐着性子继续搜寻下去,果然在捞沙人滤下的浊流中发现一个直径约1米的涵洞,大半已淤在沙土里,但还在向外涌流着暗黑色的液体,浓稠呈汁状,流速缓慢,因而不露声色。一打听,这果然就是蚌埠市的一个生活污水排污口

根本不用取样,这里流出的是“汁”,已不能称作水。

出3号码头,我们继续沿河堤向西。蚌埠市主干道胜利西路两旁正在兴建一排排厂房,大大小小的球罐,粗细不等的管道。看得出全是化工或食品加工类的企业所用的设备。

车行几分钟,粗大的管道还在延伸,但厂房还没有建到这边。一眼看过去是新修的淮河大堤。在大堤与公路之间的狭长地带,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暗访淮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偶正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偶正涛并收藏暗访淮河最新章节第一个治理水污染的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