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扛着铁锹的中年农民来到水沟旁,看着我们拍照。我对农民说,记得当年“污水吃人”事件后,报载阜阳花大力气整治“吃人沟”,不知“整”在何处。中年农民说:“当年死人后的确‘整’了。水沟取直了,水塘填起来了。后来上面不问,阜阳人也就不问了。”“那污水呢?”我问。

“直接流到沙河了。”农民不紧不慢地回答,同时回身指着污水流着的方向。七里长沟曾经半个时辰“吃了”6人的污水,现在没有存留的沼泽了,但并没有失去自己的“生命”,只是汇集到更大的河流,慢慢“消化”更多的生命。

非常有讽刺意义的是,与七里长沟并行的是规模宏大的阜阳市污水处理厂。投资额度有1亿多元之巨。污水处理厂与七里长沟间只相隔一条水泥路和20多米宽的绿化带。水处理厂墙下就有一条水沟,污水沉积,与七里长沟没有什么两样。在长沟边还有一个泵房和闸口,闸口是处理厂处理完的清水外排用的。沟口积水不多,明显久不使用。

阜阳污水处理厂生产区里惟一可见的老人就是这位看门人在阜阳污水处理厂处理区的大门口,显得特别冷清。吸取漯河、周口等地的教训,我们先是隔着栅栏门眺望,半晌没见人影,也听不到机器声。一会儿,一个看门老人出来,60多岁,淳朴、善良。见记者并不敏感。老人询问要找谁,还是去厂部,或者打电话。我们打听厂区里有没有人。老人说:“平时没有人了,就我在这里看门。他们雇我来的。你们有什么事,我拿电话来,你们先打电话给领导。别人都是这么做的。”说着老人回到传达室,找到一张电话表,然后帮着我们找起来。按表上要了两个电话,果然就有一名负责人表示,马上过来,看有什么事情。

老人看门是一天24小时制,没有“休息”一说。每月工钱300元。除了为数不多的参观、检查,他这里很少有人来。要来,也是催要各种各样欠款的。我们三人都挂着相机,老人也不知道要做什么。我请老人在厂区门前照上一张照片。老人很认真地站到厂牌前,并按我的要求不断改变位置。整个过程中,老人行动缓慢,面无表情,有问必答,也不多话。明显感觉到,生活的压力使老人变得身心疲惫,已变成一架用最少的燃料驱动的老旧机器了。10多年的农村采访,从陕北高原,到淮河两岸,我见过太多这样的老人。他们是油画《父亲》中活着的老人。

不一会儿,一位颇有风度的姓周的厂长开着别克公务车来到厂区门前,问明记者来意,不卑不亢地邀请记者去厂办公区谈谈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暗访淮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偶正涛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偶正涛并收藏暗访淮河最新章节第一个治理水污染的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