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1854年,大学才正式接收天主教徒、犹太教徒和其他的不信奉国教者入学牛津运动的结果。主要是取消测验活动,取消《三十九条信纲》条款,别的运动也想涌进牛津—铁路。不过它来的还是很晚,院长们直到1844年都在排斥它。当时邮车需要6个小时才能到达伦敦,所以何必让大学生们更快地接触到首都的诱惑呢?

大学也强烈反对大西部铁道公司将一个车厢生产厂迁到牛津的要求。1865年,斯温登公司获得了该项目。看上去工业革命在这座有着如梦似幻的尖塔的城市里没有燃起任何希望,虽然在1790年,像每个注重自己的名誉的英国人一样,牛津也修建了一段运河。对于这座城市而言,从经济上来看,这会促进它同考文垂和中部煤矿的联系;而对于院长们来说,这可是种大不幸。但是,这是自那个不幸的圣修士节骚乱以来,市民和学院师生之间的首次大合作。

中世纪时牛津的财富主要是织布工人们创造的。当他们搬到乡下时,这一行业带来了城市的经济损失,而从中获得好处的只有各学院,这下他们可以借机买下市中心最好的地皮了。19世纪中期,大学拥有不止30公顷的占地面积,超过一半的内城,而当地居民住在高街后面的狭窄胡同里,或住在条件恶劣的郊区。城里多次出现天花,圣埃伯贫民区里也发生过,而基督教堂学院就坐落在这个贫民区中央位置。1801~1851年,居民人数翻了一倍,增长到25000人,但贫穷仍然笼罩着工人聚居区。19世纪时,牛津只有一种值得一提的工业—印刷业。其中最大的一家是牛津大学出版社,有750名雇员。

说起牛津大学出版社,你就能够感受到它的光辉笼罩着这个名字及其所有者和大学的徽标—三个王冠之间是一本打开的书,书上左侧盖有7枚印章,正面印有座右铭:“上帝是我的明灯”。大主教劳德早就认识到了,用上帝的话一定可以做成好生意。1636年,他为他的大学争取到了《圣经》的经营垄断权和出版“各种书籍”的国王特许令。19世纪,《圣经》和祈祷书成了这家出版社的畅销书,还有课本、选集、百科全书、词典,尤其是传奇式的《牛津英语词典》它们被成吨地用船只运往美国,运往英属殖民地,运往大英帝国的所有角落。于是牛津图书成了一个专有名词,出版社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大学出版社,但印刷工人们的工作条件如何呢?

1830年,出版社连同印刷厂搬到了耶利哥郊区的一幢漂亮的新建筑里。除了专业工人,出版社还雇有数百名孩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牛津——历史和文化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彼得·扎格尔..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彼得·扎格尔..并收藏牛津——历史和文化最新章节第18节 五朔节与虚幻境界:莫德林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