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驻古巴使馆位于哈瓦那北边靠海的贝达多区,13街551号,在C街和D街之间。这是一个富人区,多为别墅式的建筑。使馆原是一个法国人的住宅,有一个约5000平方米的院子,四周有一人多高的围墙。主楼是两层欧式建筑,内部富丽堂皇,陈设很讲究。主楼位于院子的东北角正门朝东,有二十几个白色大理石台阶,台阶两旁花草锦簇,看上去宏伟壮观。但正门只是在"十一"和"八一"招待会等大型活动时才使用,平时只开北边的一个侧门。院子西边另有三幢二至四层的楼房,它们原是街道居民住宅,后被使馆扩进来了,变成使馆各单位的办公室和职工宿舍。这个馆舍是中古建交时根据互惠原则,古方免费提供的,在北京中方也免费向古方提供类似馆舍。

使馆的院子很漂亮,中间是一个四季常青的大草坪,草坪中间有一个喷水池,水池中间竖立着一个戏水的儿童雕塑,水池里有时还养一些供观赏的金鱼。草坪周围有一条小径环绕着,小径两边种着各种花草,靠近围墙则是各种高大的树木。院子里还有许多果树,如芒果、面包果、酸果、柑橘、木瓜等,此外还有香蕉、西红柿、向日葵等作物。特别是芒果有好几个品种,香甜可口,每当收获时使馆的同志都吃不了,还当作礼品送给朋友,很受欢迎。原来在院子里还有一些漂亮的人物雕塑,可惜在"文革"期间被"造反派"当作"四旧"砸烂了,现在只剩下露出地面的底座。整个院子实际上就是一座美丽的花园和植物园。

㈥本书作者朱祥忠提醒您《拉美亲历记》最新章节在快小.说全网首发无弹窗免费阅读kuaixs●cc㈥(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使馆各单位(办公室、调研室、武官处、商务处、文化处等)的同志住在一个院子里,在一个食堂吃饭。我刚到这里时全馆只有26个人,其中包括七个工勤同志,也就是说干部只有19个人。全馆没有一个女同志,所以大家把使馆戏称为"和尚庙"。我两次在古巴使馆工作总计十年,只是在最后两年我的夫人陈云清才到使馆工作。也就是说,我单身在古巴"抗战八年",其中的酸甜苦辣可想而知。

在"文革"期间由于受极左思潮的影响,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驻外人员一般不许带夫人,而搞业务的单身女同志也极少往外派。这样,我们许多驻外使馆都成了"和尚庙"。在外交场合,其他国家的外交官常问我们夫人为什么没有来,我们只能以"家里有孩子,夫人离不开"或"她身体不好"等为借口来回答。不友好的西方国家外交官则常用带有挑衅性的口吻问到:"你们的夫人怎么都不能离开家,都身体不好?"有的还就此散布说:"中国没有人道主义,太残忍了。"甚至诬称"中国人不带老婆是为了在外面乱搞女人"。但确实我们的做法在国外造成了不良影响,就连我们的友好国家的外交官对此也不理解。当时除中国外,只有仍处于战争环境的越南外交官不带夫人。

当时使馆人员很少,工作量较大,生活待遇又很低。大家在一起吃大锅饭,保留国内工资,每月只发几十元人民币零用钱,到月底所剩无几,会抽烟的同志就更困难了。回国时大家只能从香港买些尼龙袜子和头巾送人。工作条件也比较差。由于古巴气候常年炎热、潮湿,蚊子很多。古巴的蚊子又大又厉害,白天黑夜都咬人,使馆又没有空调,打药也不管用,上班时在办公室被蚊子咬得坐不住了,不得不跑到宿舍躲在蚊帐里看报纸、写文件。有一次,使馆还有不少同志得了"登革热"(一种由蚊子传播的急性热带传染病,高烧不退,头部和关节疼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初,王占元大使到任后,也就是我第二次去古巴工作时,使馆的办公室和宿舍才安装了空调。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拉美亲历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朱祥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祥忠并收藏拉美亲历记最新章节到复活节岛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