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离开了印加帝国的首都库斯科,又乘火车到了印加帝国的发祥地--的的喀喀湖边的普诺市。

普诺位于秘鲁东南部,是一个高原城市,海拔3827米,年平均气温只有9℃。普诺省人口90万,省会普诺市只有9万人。这是秘鲁比较贫穷落后的地区,90%以上人口均为印第安人。他们仍保持着自己传统的风俗习惯。这里是地道的印第安人世界。

普诺市虽地势很高,但我们并没有太大的高山反应。这可能因为它靠近的的喀喀湖,而主人又安排我们住在靠近湖边的一个旅馆。据说,这是当地比较好的旅馆。实际上只是一座普通的三层小楼,如同我们国内的招待所。但干净整洁,"顿顿有鱼虾",服务热情周到。特别是周围的环境很美。

我们到这里要办的第一件事,就是参观由中国援助修建的水利灌溉工程。由于普诺地区长年干旱少雨,农作物生长很受影响。应秘鲁政府的要求,1982年5月双方达成协议,我国向秘鲁提供一笔长期无息贷款,提供224套抽水设备,并派了多批专家和技术人员来这里工作,主要是打井找水,用于灌溉农田。

我们在当地政府领导人和秘鲁政府派驻这里的代表陪同下,参观了农田和几口井。普诺地区主要种植土豆和玉米等,这些是南美印第安人首先培育种植的,陪同人员说,普诺地区就是土豆的故乡,因为这里气候干冷适宜于土豆生长。土豆种植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是印第安人的主要食品之一。印第安人叫土豆为"爸爸",意思是亲人,可见土豆对他们的重要。西班牙入侵后,将"爸爸"传到了欧洲,意大利人给它取了个名字"土豆",植物学家又给它取了个学名"马铃薯"。土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含有丰富蛋白质,和鸡蛋差不多,还有丰富的维生素、淀粉和天然脂肪。18世纪西欧国家粮食普遍欠收,幸亏土豆帮助他们度过粮荒。这样,土豆便逐渐推广到了全世界。种植土豆蔚然成风。1972年在秘鲁成立"土豆国际研究所",每年开一次会,主要由各国专家学者参加。我国每年也都派人出席。

我们来时不是土豆收获季节,只看到农田灌溉系统和一大片绿油油的蔬菜。当地领导人说,中国人帮助打的井为他们解决了大问题,过去由于干旱土豆长得很小,现在有水灌溉,产量增加2~3倍,有的一个土豆能长到一公斤,一棵结三个就是三公斤。因此,他们特别感谢中国政府的援助,高度赞赏中国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认真负责精神,不仅保证了工程质量,还同当地人结下了深厚友谊,每当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拉美亲历记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朱祥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朱祥忠并收藏拉美亲历记最新章节到复活节岛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