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杨正泉

这是一篇特殊背景下的特殊讲话。1998年12月20日是《世界人权宣言》发表50周年。为此,中国人权研究会和中国联合国协会联合举办“面向21世纪的世界人权”国际研讨会,借此表明我对《宣言》和国际人权的积极态度和立场,介绍中国人权的进步和发展状况,说明中国的人权观点,主动开展人权对话、国际交流与合作。这是我国在复杂的背景下召开的第一次国际人权研讨会,事先对会议能否开好存有疑虑:联合国系统和一些国家已在开展一系列大型纪念活动,许多要员和国际人权人士忙于各种活动,能否应邀赴会?西方有人对我国人权存有误解、偏见,他们会不会借此发难?人权本身就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东西方的人权理论和观点存在严重分歧,会议能否顺利进行?会议筹备过程中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作了反复研究。会议于10月20日至21日在北京召开,有来自五大洲27个国家的80多名中外专家、学者和高级官员(外方30人)与会,代表发言踊跃,讨论热烈,气氛友好宽松,与会者普遍认为“会议开得非常成功”。

会议是由中国两个非政府组织举办的,但开好会的重要因素是政府官员的参与。代表官方出席并讲话的,一是钱其琛副总理在开幕式上代表中国政府致辞,积极评价《世界人权宣言》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从面向21世纪的高度阐述了中国在人权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一是赵启正主任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人的身份在闭幕式上的讲话,借机介绍中国人权状况的历史性变化和跨世纪发展前景,并回应会议讨论中的涉外倾向问题。两个讲话受到普遍好评。

赵启正这篇讲话的主旨是“向世界说明中国”。目的是主观的,效果是客观的,由目的到效果的转化因素是针对性和艺术性。赵启正经常说:“做外宣工作,要内知国情,外知世界。”目的与效果、共性与个性的统一是通篇“讲话”的特色,具体分析有以下特点:

一、宏观着眼,精心选材。这是一篇就敏感问题、面对敏感对象的讲话,一些外国代表对中国和中国的人权状况“了解很少,误解很多”,有的甚至有政治偏见。如何“让世界更准确地了解中国”,首先在选材上着眼宏观,以求公认共识。“讲话”选择了一个半世纪中国历史的三个阶段,对比说明“中国的人权状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讲话”精心选择八国联军入侵北京为开篇,概述其前后100年“西方列强强加了大小数百次侵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向世界说明中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外文局对外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外文局对外传..并收藏向世界说明中国最新章节第84节 关于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