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对外新闻编辑部国内新闻编辑室主任、主任记者黄燕

1999年5月美国发表的《考克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将中国描述成一个窃贼,偷的不是别的什么而是美国的国防尖端技术。这注定了报告一面世,就引起了各方的密切关注。

作为“当事方”的中国显然不能保持沉默。但是,如何抗辩却值得细细考量。毕竟是一件大事,不是小孩子拌嘴,几句“你偷了”“我没偷”就完事了。

5月31日,即《报告》发表不到一周之后,被海外媒体称为“中国内阁发言人”的赵启正出面了。他召集在京的中外记者,代表中国政府就这份报告发表谈话,中心内容是美国炮制的《考克斯报告》是煽动反华情绪、破坏中美关系的一出闹剧。

赵启正是核物理工程师出身,从事科技工作达20年之久,属于西方惯常谓之的“技术官僚”,其身份和个人背景使他成为当时代表中国政府批驳《报告》的最佳人选。

说他是最佳人选,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他是媒体眼中的“Newsmaker”(新闻人物)。赵启正非常善于跟记者沟通,不论是国内的还是海外的。他的讲话富有个性和亲和力,让人觉得是在跟一个生动的人而非机器人交流,非常受记者欢迎。我们,确切地说是我们的读者,不喜欢千人一面、千篇一律,而赵启正大大地帮助了我们。

此外,他总能巧妙地向记者提供一些我方希望传达的信息,却不至于引起记者的“反感”。这一点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若跟海外记者接触多了,就会深有感触。跟国内的有所不同,海外记者和读者不愿听说教,更喜欢自己得出结论。说得形象些,跟他们打交道需要“疏导”而非“堵截”。从这一点上讲,赵启正可谓对外宣传方面的“大禹”。

那天的记者会,我作为新华社记者参加并作了报道。虽然过去了5年时间,当时的一些镜头仍历历在目。

赵启正的讲话不算太长,约3000字,若用播音的速度类比,大概只需20分钟就讲完了,可以留下更多的时间给记者提问(这一点非常重要)。

他开门见山,表态干脆。其实,中国政府的态度记者是完全可以推测到的,因此确实也无需多费口舌。

紧接着,他用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发展“两弹一星”的事实说明,《报告》极力贬低并否定了中国人的创新能力。话锋一转,他抓住《报告》通篇使用猜测性语言,没有任何实质性证据,重拳反击这一“十分荒谬”的报告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向世界说明中国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外文局对外传..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外文局对外传..并收藏向世界说明中国最新章节第84节 关于中国的新闻发布制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