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列斯库及其《中国漫记》

1980年春的一天,我在罗马尼亚书店偶尔发现一本关于中国的厚厚的书,封面上有中国的亭台楼阁和几笔山水,卡通风格。开始,我只是怀着几分好奇买下了这本书。拿回来一翻,这本由米涅瓦(Minerva)出版社于1975年首次出版的罗文版《中国漫记》(DescriereaChinei),是第一位到中国的罗马尼亚、摩尔多瓦人、一位学识渊博的超凡学者于康熙年间出使中国写下的,欣喜之余,我深感值得翻译成中文向中国读者介绍。但当时使馆工作繁忙,国外缺乏各种历史参考资料,不可能完成这项繁重的翻译工作。

两年后,我离任回国。利用尚未重新分配工作之时,我便分秒必争地动手翻译起来。但是,要翻译一部三百年前由遥远的欧洲学者写成的著作绝非易事。这里要跨越从欧洲到亚洲地理上的差异和从古到今时间上的差异。为了了解书中涉及的历史地理条件,我借来了大量有关中国、亚洲乃至欧洲的古代参考书目:《大清一统志》《中国历史地图集》、19世纪著名英国学者约·弗·巴德利(1854~1940年)的《俄国、蒙古、中国》以及卫匡国的《中国新舆图》的文字说明等。特别是几经翻译而变了形的人名、地名,更需反复考证核实,大大增加了翻译的难度。但是,我边读边译,经过数年的努力,在担任商务印书馆编审的我的夫人柳凤运的帮助下,我终于完成了这项繁难的翻译工作。1990年8月,《中国漫记》中文版由中国出版古籍的权威出版社中华书局作为《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之一首次在中国出版。在《北京日报》最近我最感兴趣的书栏目中,读者赞誉此书堪称中国古老文明的一幅才华卓绝的壁画。2000年1月,工人出版社又以精致的装帧再版了此书。

《中国漫记》中文版问世影响之大是我始料不及的。特别是在我去摩尔多瓦后,米列斯库在摩尔多瓦人心目中所享有的民族圣人的地位,使我作为米列斯库著作的中文译者的地位也陡增。他们还为我补办了隆重的出书仪式,摩领导人和外交使团悉数出席,这更是完全出乎我的意料的。在摩尔多瓦首都市中心的普希金公园里,矗立着诸多文化巨匠的铜像,而米列斯库的铜像则排在最前列。

尼古拉·斯帕塔鲁·米列斯库(NicolaeSpataruMilescu,1636~1708年),生于罗马尼亚的摩尔多瓦公国。祖籍希腊伯罗奔尼撒半岛,为当地拉科尼亚族(后改称阿罗马尼亚族),是布亚·斯帕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下一页

多瑙河之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蒋本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蒋本良并收藏多瑙河之波最新章节此书相关图片(36)-(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