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时空的长河,俄罗斯伟大诗人普希金以炽热的恋情讴歌吉普赛人的诗句,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和浪漫气息;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在他的名著《巴黎圣母院》中描绘的善良的吉普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妩媚迷人的容貌和美妙无比的舞姿 至今仍生动地在我们眼前闪现。茨冈人 或者叫吉普赛人 这个昔日流浪民族 今天的景况怎样了?

我怀着好奇和惊异 四处探寻。

浪迹天涯、萍踪处处的吉普赛人及其游荡不定的长长马帮和大片帐篷宿营地 今天虽已很难见到 但也不是全无踪迹。

一次 我们驾车行驶在罗马尼亚东南方加拉兹县乡间公路上。在汽车川流如注的公路两旁 一望无垠的茵茵绿草原依山傍水 向天边延伸。透过急速奔驰的汽车窗口 忽然 我的眼前显现出一副从未见过的景象:一大群灰黑色尖塔般的物体 鳞次栉比地高高耸立在原野上。疑窦顿时在我心头升起:是新筑的金字塔?可是 这从未见诸于罗马尼亚的民族文化中。是帐篷?但这些物体比通常的帐篷要高出两三倍 形体也相异!我惊讶不已地问我身旁的司机瓦列留:这些东西是什么?听了瓦列留的解释后我才知道 原来这就是吉普赛人的帐篷宿营地。再细看 还有袅袅炊烟升起。经过长年烟熏火燎、日晒雨淋 白布帐篷已经被时光涂染成了灰黑色。看到我们的汽车停下来 突然从这些帐篷里成群结队地跑出一大批身着吉普赛民族服装的妇女和小孩 径直朝我们冲过来 手里还拿着可能是想向我们兜售的香烟之类的物品。转眼间 刚在公路边停下来的汽车四周 已经围满了各种穿着的吉普赛人。瓦列留惊慌地说:赶紧走!吉普赛人有魔法 能让你自动地把口袋里的钱全掏出来给他。说着 瓦列留开起车就跑。我就只好眼见这个帐篷群离我而去 看着一些年纪稍大、落在后面的吉普赛女人 遗憾地停住了向我们奔跑的脚步。

吉普赛人 社会上通俗地又称他们为茨冈人。他们不同的称呼和奇异的习俗 使我很早以来就对他们怀有浓厚的兴趣。有一次 我在摩尔多瓦参观吉普赛人居住区 摩尔多瓦吉普赛人协会主席安德烈欠科教授陪同我参观。在路上 他向我介绍了吉普赛人的历史。原来 吉普赛这个民族最早来自印度北部。大约在1000年前 这个民族从那里出发不断向西迁徙。大约13世纪 他们途经伊朗、叙利亚到达埃及、北非 14世纪初到希腊 然后到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法国和西班牙。16世纪 欧洲各国就都出现吉普赛人了 并逐步遍布世界各地。他们大多数讲吉普赛语 这是一种同印度北部现代印欧语十分相近的语言。这个民族有多种不同的名称 恐怕世界上还没有其他别的民族有如此之多的不同名称。由于他们最初来到西欧时 曾被误认为是从埃及来的 所以从埃及(Egypt)的英文发音而得名吉普赛人(Gypsy);但在东欧和俄罗斯这一片 人们都称他们为茨冈人(Tsigan);而他们却自己根据茨冈语罗姆(Rom,意为男子汉) 自称为罗姆人。

习俗奇异独特、多姿多彩的茨冈民族 当今虽然大部分已放弃当年乘着大篷车漂泊流浪的游牧生活而定居下来。但仍有一部分人保持着这种古老的习俗 只不过把大篷马车改成了大篷汽车 吃喝住行的衣食用品车上一应俱全。据说 当今全世界的茨冈人共有1000万左右 俄罗斯和罗马尼亚为数最多。据罗马尼亚官方的统计,罗有茨冈人41万

⑩喜欢看蒋本良写的多瑙河之波_吉普赛人寻踪(1)-(图)吗?那就记住快|小说的域名kuaixs⊗cc⑩(请来快|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但罗马尼亚民族委员会的负责人说 其实际数目至少在100万人以上。这是因为茨冈人流动性大 确切人数的确难以统计;此外茨冈人的社会地位低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愿暴露自己的真实民族身份。在罗马尼亚东南部 随处都可见到缠着头布、身着色彩鲜艳的大花裙子的茨冈妇女 她们往往怀里抱着一个孩子 身后还跟着一个孩子。

「如章节缺失请退出#阅#读#模#式」

你看#到的#内#容#中#间#可#能#有#缺#失,退#出#阅#读#模#式,才可以#继#续#阅#读#全#文,或者请使用其它#浏#览#器

章节目录

多瑙河之波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快小说只为原作者蒋本良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蒋本良并收藏多瑙河之波最新章节此书相关图片(36)-(图)